虫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缝油菜叶甲黑缝油菜叶甲 名绵虫、黑蛆,属于鞘翅目叶甲科,该虫是为害油菜的一种主要害虫,国内分布在河北、山西、陕西、江苏、甘肃等省。 可以为害油菜、芥菜、青菜、甘蓝、萝卜等十字花科蔬菜。 为害特点以成、幼虫为害油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食叶成缺刻或孔洞,严重的叶片被吃光,咬掉生长点,造成缺苗断垄乃至毁种。 形态特征成虫雄体长约6虫 8黑色,顶部具 1 月牙形黄色斑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蓑蛾)蓑蛾类均属鳞翅目蓑蛾科。 种类很多。 一般为雌、雄异型,雌成虫往往特化成幼虫型,无翅无足,头部和胸部退化、一生栖息在蓑囊中。 雄成虫是蛾子,翅发达,翅面上有鳞片或毛,斑纹简单。 幼虫吐丝结成各种形状护囊,囊上粘附断枝、残叶,栖息其中。 俗称蓑衣虫、背袋虫、袋子虫、吊子虫、避债蛾等。 行动时将头、胸伸出,负囊移动。 行动迟缓,在茶园形成危害中心。 幼龄幼虫咬食叶片下表皮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刺蛾)刺蛾类害虫属鳞翅目刺蛾科,为害茶树的多达几十种。 成虫体肥壮,全体密生绒毛和厚鳞粉,大多黄褐或暗灰色,少数问有鲜绿色,前翅靠近外缘常有 l2条斜纹。 幼虫体扁,椭圆形或称纸烟形,体上有 4 列毒刺,俗称“火辣子”、“痒辣子”。 少数种类无刺。 头小收缩在前胸下,足短小退化。 化蛹前结石灰质硬茧壳。 幼虫栖居叶背取食,幼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枯黄半透膜
生特点:亚洲玉米螟在河北省一年发生 2,是最后一代的老熟幼虫害在玉米、高梁等寄主植物的秸杆、根茬及玉米失明轴里越冬。 处二等 5 月份化蛹、羽化出蛾,白天隐藏在茂密的麦子和豆地或杂草丛中,夜间飞到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田间主卵,卵主于叶背中脉附近,初孵幼虫取食幼嫩叶肉或未展开心叶,造成花叶;抽穗后发生第二代,初孵幼虫多潜伏在叶腋叶处,或集中到雌穗顶端花丝基部取伴随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霉烂
1、 月下旬后,旱稻进入一生中营养生长最旺盛时期,也是多种虫害发生盛期和防治运期。 旱稻害虫因年际间变化很大,应根据监测情况,达到防治指标后再采取防治措施。 一、为害特点 要有稻飞虱、稻叶蝉和稻蓟马,其中稻飞虱为害最重,常迅速暴发成灾,它们吸食汁液,形成大量伤口,破坏稻株(叶)组织,传播病毒,造成黄矮病、矮缩病和条纹叶枯病,诱发加重小球菌核病。 在孕穗期受害抽不出穗或抽出后呈褐色,多空秕粒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虫防治危害我县甘蔗的螟虫有二点螟、玉米螟、二化螟、条螟和白螟。 甘蔗螟虫常称为甘蔗钻心虫,它钻入幼苗和蔗茎进行危害,造成枯心苗和虫孔节,影响有效茎和单茎重,产量和蔗糖含量明显下降。 其防治方法如下:选择无螟虫的健壮蔗茎和蔗梢作种苗。 留宿根的甘蔗收获时用小锄低砍,及时清理蔗田残茎、枯叶,就地烧毁。 不留宿根的甘蔗连蔸挖起,或将蔗蔸犁起烧掉,或将蔗田浸水 3 天以上
1、又叫玉米枯心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 玉米蛀茎夜蛾一年一代,幼虫一般在苗期,危害玉米、谷子、高粱等作物,还可危害鹅冠草、稗草、等野生杂草。 玉米蛀茎夜蛾在二十世纪70 年代我省的长春、通化地区发生较重,近几年在全省各地每年零星发生,是玉米田的次要害虫,危害程度在经济损失阀值以下。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 18展 30翅黄褐色至黑褐色,翅顶角有一椭圆形浅黄色斑,中部有一个黑褐色肾形斑
1、、水稻虫害(一)地下害虫的防治水稻地下害虫主要是危害秧田的蝼蛄、蛴螬、金针虫、跳甲等,本田主要是蝼蛄、红线虫和老鼠等。 可选用 5%毒蛄灵粉剂甲拌颗粒剂对细土、细沙、谷糠等撒在置床或床面上,既可有效防止其危害。 (二)水稻潜叶蝇潜叶蝇是黑龙江省水稻秧苗期的主要害虫。 以幼虫潜入叶片内取食叶肉,仅留上下表皮,形成不规则白色条斑,水分渗入后腐烂,造成秧苗成片枯萎死苗。 1、农业防治清除田边杂草
1、、消灭害虫从源头抓起在每年生长前,对菇场进行彻底清理,清除害虫滋生场所。 清理范围包括菇房、庭园。 对上年所有出菇废袋、草堆垃圾、堆肥及一切有机废弃物,集中烧毁或运走,并铲除杂草及泥炭土。 于傍晚用 80%敌敌畏15 毫升和 螨素 5 毫升对水 40 千克喷雾。 间隔 1 周后再补施 1 次,待 1周后用漂白粉加石灰浆粉刷菇房,庭园普撒干石灰粉。 二、周年种植食用菌的场、厂、所,应实行接种
1、苓喙扁蝽茯苓喙扁蝽 半翅目,扁蝽科。 该虫为刘胜利(1980)根据湖北英山县中药场的标本所记述的种。 (1)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 10 毫米,暗棕色,被稀疏的粗颗粒和硬的短毛。 头向前突出伸达触角第一节的 34。 前胸背板长为宽的一半,后缘中央强凹。 小质片中纵脊不显著。 前翅伸达第七背板中央,革片散生粗粒,膜片棕色,脉棕黑色。 腹部宽 4 毫米,侧接缘第六节后角稍扩展,第七节后角宽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