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皮山县安徽(三峡)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给水工程) 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 12 页 共 29 页 供水水源和水质 根据规范 ,供水水源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应水质良好、便于卫生防护,地下水源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的要求,地表水源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的要求
层可采储量 =( ) = 该矿井可采储量为: 表 241 煤矿地质储量,设计储量,可采储量一览表 煤层 工业储量( kt) 设计储量( kt) 可采储量( kt) 2号煤层 76899 75447 3号煤层 67805 66525 合计 144704 141972 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纸 20 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根 据《煤炭工业煤矿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 毕业设计 (论文 ) 第 1 页 第 1章 绪论 地下铁道发 展 ( 1863— 1924) , 这是地铁开始阶段,欧美国家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得到迅速发展,其间有 13 个城市建成了地铁,另有一些城市建立了有轨电车。 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日本、印度和中国开始的有轨电车的建设。 只不过由于技术的限制,当时的有轨电车行驶速度低下,噪声和污染也是比较严重
号煤层,对比标志明显,对比可靠。 9 号煤层对比依据不够充分、但对比基本清楚,较可靠。 其他煤层对比标志不明显,可靠性差。 本井田赋存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 9 层,即 11 及 12号煤层。 现自上而下依次叙述如下: ( 1) 2 号煤层 黑色,条痕色为褐黑色、粉状或少见块状,线理状或细条带状结构,玻璃光泽,半暗型煤。 位于 宣威 组上段顶部,距 T11地层底界 ~ 15 米,平均 米,煤厚 ~
平均。 煤层厚度 0~ ,平均。 因受岩浆岩侵蚀,东部多被吞蚀成无煤或变为天然焦。 可采点主要分布于井田南部和西部,可采区内煤层厚度 ~ ,平均。 可采区内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一般不含夹石,仅个别点含 1~ 2层夹石。 夹石岩性为炭质泥岩或炭质粉砂岩。 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泥岩或粉砂岩。 17 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下距 太原组底界 ~ ,平均,煤厚 0~
WW~ SEE 的宽缓背斜构造。 井田内断裂构造发育,共有断层 18 条。 表 121 煤 层 特 征 表 煤 层名 称 两极厚度 平均厚度 ( m) 煤 层 结 构 稳 定 程 度 煤层间距 ( m) 七 4 含夹矸 12 层,较简单 较稳定,局部可采 二 3 含夹矸 1 层,较简单 不稳定,大部可采 二 1 含夹矸 1~ 2 层,较复杂 较稳定,主要可采 一 1 含夹矸层,较简单 不稳定
装炉煤水份 10(对干煤 ) c)煤气发生量 350m3/t 干煤 d) 煤气流量 23307m3/h(尾气 1840m3/h) e) 焦油产率 (对干煤 ) f) 粗苯产率 1(对干煤 ) 煤气净化指标 煤气中杂质含量 净化前 净化后 NH3( g/m3) 6~ 8 H2S( g/m3) 4~ 6 粗苯( g/m3) 30~ 38 6 焦油( g/m3) 萘( g/m3) —
流速 —— 经济流速 m3/s 塑料管取。 ⑸、计算管段水头损失: 根据长度、管径、流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 公式: h 沿 = 105 式中 :h—— 水头损失 Q—— 流量 m3/h L—— 长度 m D—— 管内径 mm 局部水头损失按沿程水头损失的 10%计 ⑹、确定最不利工程点: 管路中总水头损失最大的为不利工作点。 通过计算确定,输水管采用: φ 90mmPE 管 2300m,
室); 服务用房 (包括医务室、隔离室、晨检室、教职工办公室、教职工厕所等); 供应用房 ( 幼儿厨房、 开水间、洗衣房等)。 本工程一次性建设完成。 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 本 次 设计范围 只 包括 幼儿园 的 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等;以及 建筑 用地范围内的总平面、道路及室外管网等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 1)在整体设计上充分利用现有用地
,容易误操作。 桥形接线 桥形接线分为内桥和外桥两种,其共同特点是在两台变压器一次侧进线处用以桥臂将两回路相连。 桥臂连接在进线断路器之内称为内桥,连在进线断路器之外称为外桥 [ 4]。 桥形接线用于给一、二级负荷供电。 内桥接线适用于线路较长或需不要经常切换的变压器的情况,而外桥接线适用于供电线路较短或需要经常切换变压器的情况。 桥形接线线路复杂,高压设备多,操作不方便,投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