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薯处理及排种薯“好种出好苗”是我国农民长期生产实践经验的总结。 选种是防止烂床、保证薯苗数量、质量的有效措施。 选种时应选择具有原品种皮色、肉色、形状等特征明显的纯种,要求皮色鲜艳光滑,次生根少,块大小适中(150150 克),无病无伤,未受冻害、涝害和机械伤害,生命力强健的薯块。 经过窖选、消毒选、上床选三次筛选,选出最好的薯块。 排种前要做到浸种灭菌,具体做法是:用 55温水浸种 10 分钟
1、2 天,晒种时要薄摊勤翻,注意防止弄破种壳。 通过晒种有很多好处:第一,增强种皮的透性,使种子内部获得较多的氧气,提高种温,以增进酶的活性,使淀粉降解为可溶性糖,提高发芽势;第二,使种子含水量一致,以使萌发较整齐;第三,降低种子内发芽抑制物质(如谷壳内酯 A、谷壳内酯B、离层酸和香草酸等)的浓度,提高发芽率,加快发芽;第四,利用紫外光线杀死附在种子表面的病菌;第五
1、好种子处理、控制种传性病害发生近些年来,少数农产对种子消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或种子消毒剂选择不当或技术不到位,水稻恶苗病等在种稻区有蔓延的迹象。 据去年在有些地调查,少数早稻田恶苗病株发病率高达 防治意见农药可选用 25%使百克 液,10%浸种灵 硫氰基甲烷)500 倍液、18%稻种清(咪鲜、杀丹)000 倍液、选其一种分别浸种4872 小时(即每斤干谷浸到 13 斤时)即可催芽或育谷播种。
2、多菌灵。 卫福成本较高,不提倡使用。 一般地膜栽培降雨少或条播,可用敌克松、多菌灵;在点播、雨水多的情况下,用敌克松或卫福,如无敌克松或卫福,多菌灵应减少用量,甚至可以不用。 预防苗期虫害可拌 3911 或甲基硫环磷。 预防高脚苗,宜用缩节胺。 剂量 敌克松用量为种子用量的 多菌灵为 卫福为 3911 或甲基硫环磷的用量不可随意加大,否则易产生药害,一般为种子用量的 宜。
学灭茬的对象以稻桩和落粒谷幼苗为主,因此免耕所选用的灭生性除草剂应具有快速高效和耐雨性强的特点。 经多年的试验筛选和生产应用表明,克芜踪是免耕化学灭茬较为理想的除草剂,早、晚造应用效果都很好,尤其是晚造使用更能发挥其快速高效的优点。 具体操作如下:早稻收割时,应尽量割低禾头,稻桩高度一般不要超过 15 厘米,在搬离稻秆后,灌水湿润田块,促使落粒谷发芽出苗。 在抛秧前 710 天,排干田水,每亩用
)晒果。 剥壳前晒果 23 天,以提高种子发芽能力。 ()分级粒选。 剥壳后分级粒选,把病虫、破伤果仁和秕仁捡出,把大、中粒作种用的种仁分为一、二级种子,分别收存和播种,防止大、中粒种子混播,造成大苗压小苗。 ()催芽、拣芽播种。 种子质量好,发芽率在 98%以上的,可用干种子直播。 种子发芽率差些的,应采用沙床催芽,经 2024 小时,种子胚芽露白时,拣芽播种,确保出苗齐、全、匀、壮。
审核凭证 出纳签字 (此项为可选的控制流程) 记账 转账(转账定义 — 转账生成 — 保存 — 审核 月末 — 记账) 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年转或者是月转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花种子处理是预防苗期病害,防止出现高脚苗,实现棉花“一播全苗”的关键技术之一。 由于现有种子加工技术只能实现硫酸脱绒及精选处理,而包衣技术跟不上,农民自己进行种子处理时常由于操作技术不当(如药剂种类及用量)而发生药害,影响出苗或达不到种子处理预期效果,因而掌握种子处理技术显得十分重要。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做好种子处理前的准备工作种子经过脱绒处理后
1、种前进行种子发芽试验,可避免因种子发芽率过低而造成的损失,并为确定适宜的播种量提供依据。 因此,在小麦播种前,应随机抽待播种子进行发芽试验。 当发芽率在 90%以上时,可按预定播种量播种:发芽率在 85间的可适当增加播种量;发芽率在 80%以下的则要更换种子。 精选种子。 未经精选的种子,大小粒不整齐,且常混有破损粒、草籽等杂物和带病虫的籽粒,如不加清除,不仅降低出苗率
1、破损、表皮光滑、贮藏良好且具有该品种特征的薯块,如有条件最好选择 50 克左右的整薯播种,可避免切块传病和薯块腐烂造成缺株,当前冬季生产中使用 100 克以上的大种薯比较多见,这部分种薯播种前需进行切块处理。 1催芽处理当种薯生理年龄幼嫩、未过休眠期时需要催芽处理。 将需催芽的种薯置于高温、潮湿、黑暗的条件下,促其度过休眠期,然后摊放在散射光下,促芽变壮、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