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和义务。 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____________。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完菜的水用来浇花 C.不间断放水刷牙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 2小题 ) ,进行家庭小实验(注:该装置气密性良好,且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A、 B管内液面均高于图中 D线 )。 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闭合开关后观察到 ① A、 B管内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瓶中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而是人体的代谢产物。 ,请你完成其中的一些步骤: (1)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放入火焰中,经 1 s后取出,现象如图 (A)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 H、② H③ 2H2三种符号中只表示微观意义,而不表示宏观意义的是 ___________(填写序号 )。 三、实验与探究题 (本题包括 1小题 ) 、氢两种元素的气体燃料放入足量的氧气中燃烧,并使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 (假定气体全部被吸收 ),实验中测得有关数据如下 : 根据实验数据填写下列各空白处:
写出 A、 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丙进行了图 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 然后,用酒精灯给 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 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实验结论: 甲认 为:在化学反应中
①当打开 K关闭 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 进行的实验是 _______(填字母 )。 ②当打开 K关闭 K1时,可以利用Ⅰ、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本题包括 1小题 )。
沸点 (填“高”戒“低”),导致 先从液态空气蒸収出来。 ( 2)过一会儿小木条燃烧更旺的原因是。 1( 3 分)被称为“生命之源”的水( H2O)呾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过氧化氢( H2O2),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得分 评卷人 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呾双氧水两瓶无色液体。 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C.图 b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D.煤球制成蜂窝煤后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3.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个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14.( )如图所示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和“”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则该反应 ( ) 4:
KCL 加入到 50克水中形成溶液最多的是( ) 19, 20t℃时把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热蒸发掉 10 克水,另一份加热蒸发掉20 克水,温度不变,分别析出 ag 和 bg 硝酸钾晶体,则 a 和 b 的关系是( ) A a=b B a=2b C 2a=b D 都不对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 B, X
含氧酸、盐”的概念和各自的组成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其解题的基本方法是根据各类物质的组成,从题中所给的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利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 具体解法如下: ( 1)碱性氧化物的组成是:“金属元素+氧元 素”应由 Na 与 O 组成,化学式为 Na2O。 ( 2)碱的组成是:“金属离子+ OH- ”应由 Na、 H、 O 组成,化学式为
法正确的是( ) ,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 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 ) C. Fe 2下列氧化物中,氧元素与另一元素的质量比为 1: 1的是( ) 卷四 (第 5页 ) 2 5个 CO2分子与 5个 SO2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 )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化学方法再把它分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更简单的物质的是 ( ) 2下列气体中,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