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
___ 实验表明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的和 . 串联电路 U=U1+U2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目的 ]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 . 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的关系 . [器材 ] 小电珠 (连灯座 )2个,电压表,电源,导线,电键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步骤 ] 按下图连接电路,使两个小电珠并联。 用电压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 2)滑片 P在最右端 U=6 V R1=20 Ω I39。 R2=80 Ω U1= V 答: ( 1) A~ A ( 2) 100 Ω 拓展知识: 两个电阻串联:总电阻 R =R1+R2。 I39。 = = = A U1 R1 V 20 Ω R= = = 100 Ω U I39。 6 V A 例 3.如图所示, R2=20 Ω,电流表的示数为 A,电压表的示数为 12 V。 求 ( 1)
、 L2并联后接入电压为 3伏的电源上,则 L2两端的电压为 ________。 七、练一练,试一试 七、练一练,试一试 ,正常工作电压为 ,超过 ,如果用家庭电路供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47个彩灯并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147个彩灯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146个彩灯串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146个彩灯并联后接在家庭电路上 3. 如图所示电路中,甲、乙是两只电表,闭合开关后,两灯均能发光
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 3) 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 写公式 —— 代入数值和单位 —— 得出结果。 课堂小结 解: U=I(R1+R2)= (5Ω+15Ω)=6V 答:电源电压时 6V。 练习 答: 电路中的总电流是 ;电阻 R2的阻值是 48Ω。 解: I1=U/R1=24V/80Ω= I=I1+I2=+=
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并将已知量的符号、数值和单位,未知量的符号,在电路图上标明。 ( 3) 每一步求解过程必须包括三步: 写公式 —— 代入数值和单位 —— 得出结果。 课堂小结 解: U=I(R1+R2)= (5Ω+15Ω)=6V 答:电源电压时 6V。 练习 答: 电路中的总电流是 ;电阻 R2的阻值是 48Ω。 解: I1=U/R1=24V/80Ω= I=I1+I2=+=
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说教法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采用类比,电教演示,科学探究与启发,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分组探究中,通过设计实验、画电路图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操作的条理性,养成良好的实验探究习惯,这也就渗透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四、说教学流程 利用幻灯片让学生猜想圣诞树上的节日彩灯是串联还是并联,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式: U总 = U1+U2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合作探究 ,我们经常将电池串联起来使用,电池串联起来使用有什么好处。 利用相关器材完成 P61页“想想议议”。 如果把 N个电池并联起来,它们的总电压与每个电池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利用电压表再动手做一做。 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精讲点拔 1. 在连接电路时,为保证电路连接正确,一般应该从电源的 正 极出发,依次连接各用电器后再回到电源的
用电流路径法连线。 开关闭合前检查电路是否形成短路; 电流表千万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 要 “ 正进负出 ” 地 “ 串 ” 入 , 可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 读数要注意分度值 , 记录要带单位。 A 串、并联电路 的电流规律 合作探究 A、 B、 C三点,闭合开关,测出对应的电流值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IB C点的电流IC 1 2 3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出现分与合; 、互不影响; ,支路开关控制所在的支路。 二、并联电路的特点 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等天各支路的电流之和。 即:I=I1+I2 A B C I I1 I2 三、习题 ,用电流 表测量时,如发现通过每个电器的电流不相同 ,则这两个用电器的连接一定是 _____; 如发现通过每个用电器的电流相同
1、第 2 单元 串并联电路 电表的改装一、串并联1、串联 R U 2、并联 I (1)21(2) 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电阻(3)某一个电阻变大,总电阻变大(4)某一支路断路,总电阻变大(5)某一支路短路,总电阻为零3、分压器(1) 分清负载和空载时的输出电压 ) 接入电阻的大小和多少对输出电压的影响(3) p 在中点时的输出电压 源的串联和并联【例 1】 已知如图,两只灯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