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
关闭合前检查电路是否形成短路; 电流表千万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 要 “ 正进负出 ” 地 “ 串 ” 入 , 可用试触法确定量程 , 读数要注意分度值 , 记录要带单位。 A 合作探究 A、 B、 C三点,闭合开关,测出对应的电流值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实验次数 A点的电流IA B点的电流 IB C点的电流 IC 1 2 3 ,再次测量各点的电流,将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R 2 =R总 - R 1 =150Ω- 65Ω = 85Ω 得: 电阻 R 1与 R 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 24V, 如果 R 1= 80Ω,通过 R 1的电流 为 ,求 R 2。 分析 U =24V I 1 = 由:串联电阻特点 R 2 =。 R 1= 80Ω 得: 解: (已知) (已知) 由: 得: R 总 的 电阻是: R 2 的 电阻是: =440Ω+
e 1 a b 2 d c 3 s e f 例 2:根据下列的电路图来连接实物图 s 1 2 s1 s2 + 1 s 2 s1 s2 例 3:试判断下列几个灯泡是怎样连接的 . 1 2 3 方法 1:电流法 1 2 3 方法 2:等电位法 1 2 3 a b c d 1 a b 2 b c 3 c d 1 2 3 A A 1 2 3 A A 例 4:判断下图是怎样连接的 1 2 3 v v 例
估 • 反馈练习: 生日彩灯上串联这 20个小灯泡, 若电源插头处电流为 100毫安, 那么通过每个小灯泡的电流为 ______安。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 设计实验 • 进行实验 • 分析论证 • 评 估 • 探究环节 提出问题 • 并联 电路中 干路 的 电流 和 各支路 的 电流 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究二 :并联 电路中 电流 的规律 猜想与假设 • 组内交流 : 设计实验
2 =R总 - R 1 =150Ω- 65Ω = 85Ω 得: 电阻 R 1与 R 2串联接入电路后,两端所加电压为 24V, 如果 R 1= 80Ω,通过 R 1的电流 为 ,求 R 2。 分析 U =24V I 1 = 由:串联电阻特点 R 2 =。 R 1= 80Ω 得: 解: (已知) (已知) 由: 得: R 总 的 电阻是: R 2 的 电阻是: =440Ω+ 660Ω=1100Ω
的电流大小为 安。 A A1 R2 R1 S 分析:本题考查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和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首先明确 R1和 R2连接方式是并联,电流表A测的是干路上的电流,电流表 A1测的是 R1支路上的电流,根据 I=I1+I2知,通过电阻 R2的电流大小为。 提 高 巩 固 现有一只工作电压是 ,工作电流 是。 要使它能正常工作,必 须串联一个阻值是 Ω的电阻 , 才能接在电 压为
200 .10002040.ab AV BababRARU V VU U V 下当 端 开 路 时 , 相 当 于 接 一 理 想 电 压表 ,当 滑 动 触 头 向 下 方 移 动 时 , 在 下 半 部 分 电流 强 度 达 到 临 界 状 态 即 为 时 , 下 半 部 分 电 阻, 上 方 部 分 电 阻 为 ,此 时解 析 : 450 40
U1= V时 ,电动机不转 ,此时电动机为纯电 阻 ,故电动机线圈内阻 r= Ω= Ω U2= V时 ,电动机正常工作 ,此时电动机为非纯电阻 ,则由电功率与热功率各自的定义式 ,得 IUIU11 IUP电 =U2I2=2 1 W=2 W P热 =I22r=12 W= W 所以由能量守恒 ,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P出 =P电 P热 =2 W= W 此时若电动机突然被卡住 ,则电动机又为纯电阻 ,其
干路中的电流 I 大 小 小 大 结论: 在并联电路中,并联的支路越多,支路的电流越小,干路的电流越大。 思考: 为什么学校不让我们在教室或寝室里给手机、充电电池等充电 ? 分析: 支路越多 ,R并 减小, I
( 5)分析和论证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 ( 6)交流评估 实验设计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 操作中有没有失误。 测量数据和所得的结论是不是可靠。 U1+U2=U3 二 .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 1)提出问题 并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跟各个支路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 2)猜想或假设 (仿照水压) ( 3)设计实验 —— 电路图 测量 L1两端的电压 测量 L2两端的电压 总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