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七上
综合题 2下列关于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点,正确的是 ( ) ①都 发生在三国时期②都是我们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③结果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④都是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目的是争夺统治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巨鹿之战、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 )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争锋。 孙权据 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 材料二:右图是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中发掘出来的“牛尊”。 从牛 尊来看,牛鼻穿有鼻环。 请回答:( 1)两则材料说明了战国时期,我国哪一项生产技术的改进。 ( 2)这项生活技术的改进有何 作用。 拓展探究典型题 [ 综合题 2战国时期,推动各国国君变法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称霸天下的欲望 C.缓和阶级矛盾
( ) A.战国 B.秦朝 C.明朝 D.清朝 下列哪两项工程,如同两座丰碑,雄辩地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有创造人间奇迹的智慧和力量。 ( ) ①都江堰②郑国渠③万里长城④灵渠 A.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1974 年 3 月,在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工地上,出土了东汉时雕刻的一尊石头人像。 石像高 ,完好无损。 你认为此人应该是 ( ) A.秦始皇 B.郑国 C.白公 D.李冰
们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2小强家里有一张珍贵的拓片文字,是从西周时的青铜器上拓下来的。 这些文字应( ) A. 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右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 B.我们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有渊源关系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书籍被烧残,其实 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 —— 历史学家郭沫若 材料二: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对书籍和读书人的迫害时时都在发生从未中止。 类似“焚书坑儒”这样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既非第一次,更远远算不上最大的一次。 “焚书“更早在秦始皇之前一个半世纪即已发生:在商君教引下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
A.王羲之 B.王献之 C.顾恺之 D.柳公权 2画家的绘画达到高超的水平,要求他笔下的人物,不仅形象优美逼真,而且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下列东晋的哪个 画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 ( ) A.王羲之 B.顾恺之 C.吴道子 D.阎立本 拓展探究典型题 综合题 2下列堪称世界奇迹的有 ( ) ①战国编钟②秦始皇陵兵马俑③《兰亭序》④《洛神赋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综合题 2少数民族政权(北魏)进入中原,都会面临如何处置游牧部族和农业民族两种不同文化冲突的难题。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目标 是 ( ) B. 胡汉分治 D. 胡汉对立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和分裂交替,下列几次统一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曹操统一 北方 ②西晋统一北方 ③北魏统一北方 A.①③② B. ③①② C .①②③ 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
教师,据说有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 ”这是描述的是 ( ) A.孔子 B.老子 C. 孟子 D.墨子 2春秋末年有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要因材施教,挖掘学生潜能。 这位教育家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2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 ) 2下列属于孟子言论的是 ( ) A.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