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
2、亡率较高。 在青饲料短缺、粗纤维含量低,饲料突然更换,或饲喂含高蛋白成分的精饲料、长期饲喂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等均可诱发该病。 5 天以后的母兔。 急性病例表现为败血症而突然死亡,一般常见为坏死性肠炎、呼吸困难、消瘦和下痢,粪便呈糊状带泡沫,有时带血。 在管理不善、气候变化、卫生条件差、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原体可大量繁殖,引起该病的发生。 此外,鼠类及苍蝇等昆虫是该病的传播者。 二
2、坏死性肠炎、呼吸困难、消瘦和下痢,粪便呈糊状带泡沫,有时带血。 病毒性腹泻 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是兔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以厌食和腹泻为主,特别在寒冷季节,能迅速传染各种年龄的兔,20 日龄30 日龄子兔常发生严重脱水和电解质丧失,因而病死率较高。 流行性腹泻病是一种肠道传染病,不仅发生在子兔,而且成年兔也有发生,感染率为 100%,子幼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
2、温不高,食欲消失,很快出现拉稀,粪便呈黑色胶胨样或褐色、有腥臭味,肛门周围及后肢局部被粪便污染,病兔因脱水、消瘦或休克而死亡,绝大多数病例在出现腹泻的当天或次日死亡,少数病例病程拖到一周。 4解剖病理改变切开腹腔有特殊的腥臭味,胃内多充满饲料,胃黏膜脱落,并有少量出血点,还可见大小不等溃疡。 小肠充气,内容物黄绿色含有黏液。 大肠内充满黑绿色稀粪,有腐败味,肠黏膜弥漫性充血和出血,肝脏变脆
2、氏杆菌而传染易感兔,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由于饲料和环境因素使家兔机体抵抗力下降,则本身带有巴氏杆菌乘虚而入引起发病,此外病菌可随病兔口水、鼻汁、脓汁、粪便等排出。 病菌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黏膜伤口感染。 3临床症状潜伏期数小时至 5 天或更长。 据病型不同,其症状和病理变化也不相同。 (1)全身败血症:其特征为群体发病,发病急,死亡率较高,病兔死亡迅速,通常不见临床症状
2、病毒性出血症组织灭能疫苗,发病早期每只肌肉注射 4 毫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猪体化抗兔病毒性出血高免血清,发病早期,皮下注射 4 毫升,治疗效果良好。 ?牛体化高免血清,每公斤体重 23 毫升,皮下注射,每日 1 次,连用 23天。 ?板蓝根注射液 2 毫升、维生素 C 注射液 2 毫升,肌肉注射。 ?聚肌胞注射液 1 毫克、维生素 C 注射液 500 毫克,醋酸可的松注射液 50 毫克
2、旦发生往往呈迅速流行。 当感染易感兔群后,开始几只呈急性死亡,以后数量迅速增多,1 周左右达高峰,大多数病兔表现为急性型症状。 3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 13 天,据临床症状分 3 种类型。 (1)最急性型:多无明显临床症状,病兔体温升高到 41,突然死亡,少数病兔死前抽搐、乱跳、尖叫,数分钟内死亡。 鼻孔流出泡沫状红色液体或鲜血。 (2)急性型:大多数病兔表现该种类型。 健康兔感染病毒后
2、。 此病病程分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 急性型(又称出血性败血症)有时没有症状,突然死亡。 一般在临床上出现精神不振、拒食、呼吸急促、体温升到 41以上,鼻腔中流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有时发生下痢,临死前体温下降,出现发抖、抽搐、瘫痪等现象。 病程短,快的12时死亡,慢的 3死亡。 病兔剖检后,可见心、肺、肠、肝、脾、肾、膀胱、喉和淋巴结等充血,有出血点。
2、肥壮的成年兔,来势猛,死亡率高。 急性型患兔食欲减退,精神不佳,萎缩一团,被毛光泽大减,体温升高至41以上,有渴感,迅速消瘦,病程 1。 死前突然兴奋、挣扎,在笼内乱奔乱跳,嘴咬笼架,前肢伏地,后肢支起,全身颤抖、侧卧,四肢出现划水动作。 最后常因短时间抽搐而死,或惨叫数声而死亡。 多数患兔病倒后鼻部皮肤碰伤,鼻孔流出血液。 死前肛门松弛,肛门周围被毛有少量浅黄色粘液玷污
2、剂病原易产生抗药性和消毒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 开发研制出的多效蚕用添食剂,具有显著的防治蚕病与增丝省桑效果;同时还筛选出了具有防腐防病双重作用的人工饲料复合防腐剂;通过研究环境因素对消毒效果的影响,改进了传统的养蚕消毒方法,建立了新的蚕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该防治技术体系的特点是:根据北方蚕区特点与蚕病发生及流行规律,运用优化的饲养与消毒防治技术,控制蚕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蚕茧产量。 据了解
2、起的多发于 1 岁内犬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预防和治疗:可用犬瘟热单苗进行预防。 血清疗法:体重 5下的病犬,每次肌肉注射抗犬瘟热高免血清 35上 1020日 1 次,连用 2 次。 抗菌消炎:磺胺嘧啶钠 50酸氢钠 250g、5%葡萄糖 60合 1 次静脉注射,每日 2 次,连用 1 周。 氯霉素 50庆大霉素 10%葡萄糖60塞米松 1合 1 次静脉注射,每日 2 次,连用 1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