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考
1、 左传 第一课时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左传 又称 春秋左氏传 或 左氏春秋 ,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 编年体史书。 史记 和 汉书 艺文志 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 左丘明 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前 454年)。
1、18. 孟子 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孟子 孟子(前 372 前 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 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人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 他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并借此游说齐、梁等国,曾一度为齐国客卿。 当时天下以互相攻伐
1、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1. 诗经 简介 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本来叫 ,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 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 305篇,也称 . 诗歌总集 诗 “诗三百” 诗经分为 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 160篇,为当时 15个王国的。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 分为“大雅”和“小雅”
1、 第一课时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准下列字音。 ( 1)不 为 ( )苟得也 ( 2) 为 ( )宫室之美 为 ( )之 ( 3)使人之所 恶 ( )莫甚于死者 ( 4)使识穷乏者得我 与 ( ) 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 1)如使 /人之所欲 /莫甚于生 ( 2)使 /人之所恶 /莫甚于死者 ( 3)乡 /为身死 /而不受,今 /为宫室之美 /为之 ( 4)是 /亦不可以已乎 (
1、听起来是奇闻 讲起来是笑谈 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 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 面对着王屋与太行 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 谈起来不是笑谈 望望头上天外天 走走脚下一马平川 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心中祈愿 无路难啊开路更难 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歌曲欣赏 使用提示 点击方框有短片 列 子 第一课时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浅层阅读
1、第一课时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作者刘向(约前 77年 前 6年),原名刘更生,字子政。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战国策 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本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 1)邹忌 齐国的谋臣,历事恒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借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
1、20. 庄子 故事两则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庄子 庄子(约前 369 前 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身处乱世,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 庄子 一书。 庄子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1、浅层阅读 整体感知 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峥嵘 ( ) 鳞次 栉 ( )比 涟漪 ( ) 伫 ( )立 顶礼 膜 ( )拜 弥撒 ( ) 鳞次栉比: 顶礼膜拜: 通宵达旦: 老成持重: 固执己见: 峥嵘: 涟漪: 伫立: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长时间站着。 细小的波纹。 高峻,突出。 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阅历多,办事稳重。 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1、浅层阅读 整体感知 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蓦( )然 翘( )首 咀嚼( ) 囫囵( ) 竹匾( ) 掸( )去 踌躇( ) 垂头丧气: 兴冲冲: 蹑手蹑脚: 喜出望外: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样子。 指遇到开心的事情兴致非常的高涨。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孙鸿为靖江戏剧小品作家。 枣儿 发表于 剧本 1999年第 1期,获“
1、 墨 子 第一课时 浅层阅读 疏通文意 墨子 墨子(约前 47690),名翟,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是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 曾为宋国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讲学,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墨子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