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2、 ,每日两次,连用 5 天。 链霉素肌注每千克体重 单位,每日两次,连用五天。 波氏杆菌可肌注卡那霉素,每只兔每次 ,每日 2 次。 兔群用巴氏杆菌和波氏杆菌油佐剂二联灭活苗预防接种,能有效地防止这种两种病的流行。 三、加强饲养管理,防好消化道疾病。 春季开始饲喂青绿饲料,一定保证饲料的品质,不喂霉烂变质、夹泥带水的饲料,宜先少后多逐步增加,切忌喂食过量引起消化道疾病,导致感染并发大肠杆菌病
2、侵袭母兔。 哺乳期内要增加日饲喂量,多喂一些青绿多汁饲料和豆饼、鱼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保证充足的饮水供应,禁喂发霉变质、冰冻带沙和有毒有害的饲料。 4 掌握好配种时间按母兔阴户“粉红早、黑紫迟、老红正当时”的要求适时配种。 1 只母兔在发情期内可以用 2 只不同的公兔先后与之交配,或者用同 1 只公兔隔 8h 后再与该只母兔交配一次,以提高母兔的受胎率,促进母兔多产仔;5 认真检查空怀
消防安全落实到人,使各岗位职工 认真履行岗位防火工作职责。 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情况。 针对 医院 实际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对排查出的火灾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按期整改火灾隐患。 消防安全疏散情况。 就诊大厅、住院部 、防保科 等人员密集场所 均 保证疏散通道畅通,安全出口 畅通。 建筑消防设施情况。 消防设施 完好有效。 各楼层 消防安全 设施齐全并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安全用火用电情况。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霜霉病的防治,该病主要为害叶、茎和角果,致受害处变黄,长有白色霉状物。 花梗染病顶部肿大弯曲,呈“龙头拐”状,花瓣肥厚变绿,不结实,上生白色霜霉状物。 叶片染病初现浅绿色小斑点,后扩展为多角形的黄色斑块,叶背面长出白霉。 防治方法: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40%百菌清悬乳剂 600 倍液。 二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1、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是病虫害始终是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春季优质小麦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提高优质小麦的商品性,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增加农民收入,现将春季优质小麦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简述如下:一、返青拔节期。 返青拔节期的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红蜘蛛。 纹枯病是优质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防治上宜早不宜迟,一般在 3
1、好起身拔节肥水在小麦起身拔节期追施氮肥,既能显著增加蛋白质含量,又是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因地制宜地用好起身拔节肥水。 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育时期的供氮水平,在每亩施 16 公斤纯氮范围内,随氮量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 在施肥上采取“前促、中控、后改”的施肥方法,即基肥 50,拔节孕穗肥 50,攻粒肥重防早衰。 在土壤墒情适宜情况下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土壤选择。 大豆根系发达,应选择土层深厚、有排灌条件、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种植。 2、适时播种。 采用小拱棚栽培的,一般 2 月上旬育苗,苗龄 25 天左右,3 月上旬定植于小拱棚,5 月上旬收获;露地地膜覆盖栽培的 3 月中下旬播种,6 月中旬收获,4 月上中旬开始可直播,每穴 2。 3、合理密植。 采用小畦窄行种植方式,畦宽连沟 80 公分,双行穴播行距 40 厘米,穴距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据品种、地力和种植方式来确定密度,合理密植,达到一播全苗。 一般单一种植春棉品种,第亩密度掌握在 3500 株左右,行距 1 米,株距 19 厘米;半春性品种一般每亩密度掌握在 4500 株左右,行距,株距 15 厘米;夏棉品种,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块,每亩密度掌握在 6500 株左右;一般地力的地块掌握在7500 株左右;干旱瘠薄的低产地块,掌握在 800010000 株左右。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核病是油菜春季易发病害,为害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防治上应抓好以下措施。 一、清沟排渍。 春季雨水多,油菜田易受渍害,轻则影响油菜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吸收能力,重则造成油菜根烂茎,影响产量。 且由于湿度大,菌核病菌容易繁衍。 因此,春季清沟排渍工作尤为重要。 二、中耕松土。 根据菌核入土 10 厘米即不易萌发的特点,在油菜盛花前中耕松土 23 次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