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
1、、保墒整地。 整地以抗旱保墒为前提,墒情不好的地块尽可能做到少动土或不动土,对秋翻深松起垄的地块,早春及时镇压保墒;对秋翻未起垄的地块,要顶凌耙耢,顶浆起垄镇压;重茬玉米春季必须进行旋耕,旋耕起垄后马上进行镇压,达到待播状态;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大豆茬,早春耢冻茬后,可原垄机播玉米,苗期深松。 2、选择品种。 第一积温区,活动积温 2700以上,主推品种兴垦 3、吉单517、江单 1,二洼地
2、旺。 今年我市小麦苗情普遍较好,但部分田块由于播种质量不高,施肥不足,小麦冬前群体较小,分蘖较少。 对这一类田块要紧紧抓住返青期苗情转化较快的有利时机追施速效氮肥,一般亩追施尿素 510 公斤,促进苗情尽快转化升级,对于一般小麦田块,重点推广氮肥后移技术,因地制宜,施好拔节肥。 对部分群体较大,有旺长趋势的田块,以控为主,积极采取碾压和深中耕等措施,抑稠控旺。 还可以在小麦起身期,每亩喷施
2、叶片完全干枯。 对于没有死蘖,只有叶片冻枯的受冻麦田,早春应及早锄划、搂麦清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 在起身期追施碳铵 4060 于克并进行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 管弱麦因为整地质量不好,土壤疏松,跑风漏墒造成小麦基部叶片发黄,或因秸秆还田地块未底施氮肥,脱肥症状明显的群体小、个体弱的麦田及有水浇条件的而未浇冻水的,应以促为主,在早春划锄(深度以 23 厘米为宜)、清垄、清棵的基础上
2、后就可浇水,结合浇水,一般亩追尿素 12 公斤至 15公斤。 这样可以巩固冬前分鬓,促成春季分蘖,壮大根系,增加叶面积系数,从而达到增加群体、提高亩穗数的目的。 3一类苗麦田管理。 对墒情较好的一类壮苗麦田,返青期在管理上应进行深耕,控制无效分蘖产生,减少养分消耗,如果墒情允许可推迟春一水,期限到起身后期或拔节初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 10 公斤至 12 公斤。 4防治病虫草害。
2、 3米的粒距排好玉米种子,略加镇压,再用细泥盖种,厚约 1 厘米,然后搭架盖膜保温。 苗龄 20 天左右,叶龄 2 叶一心至三叶一心,防止超龄移栽,降低产量。 三提高整地和移栽质量,确保全苗、匀苗翻耕前亩撒施碳铵 25斤,过磷钙 25 公斤基肥。 翻耕后,整地作畦,畦宽 (连沟)种两行。 土壤粘性较重的田块可以一次性施足肥料,即在畦面中央开沟亩施入碳铵 75 公斤,过磷酸钙 25 公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菜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都很旺盛。 田间管理以防衰、增角、增粒、增重为中心。 一、巧施薹肥。 油菜蕾薹期是需肥量最多的时期,施用时间,一般在“立春”后苔高 710 厘米时追肥。 对底肥足、苗肥、腊肥多,油菜长势健壮的不轻施,每亩用 45 担人粪尿加 公斤尿素掺入浇施;反之,可重施,每亩用人粪尿 1015 担加尿素 公斤,过磷酸钙 1520 公斤掺水浇施。 二、补施花肥。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施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一次施肥过多,使土壤溶液浓度增大,花卉发生反渗、伤根现象;二是偏施化学肥料,尤其是偏施氮、磷肥,造成花卉营养比例失调;三是低温时追施的尿素、碳铵,难以向硝态氮转化,花卉被迫吸收铵态氮而发生铵中毒;四是浅施或撒施尿素和碳铵,会导致氨气挥发而使花卉茎叶受害。 为了提高棚栽花卉施肥水平,在技术环节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
2、的株型长相。 梭型长相春生一二叶露尖时进行追肥浇水,主要促进中部叶片的生长,使春生三、四片叶的面积增大,而上部和下部的叶片相对较小,小麦株型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梭型长相,基部节间拔得较长,分蘖旺盛。 这种株型在基本苗较少、群体偏小的麦田中,可起到增加分蘖和穗数的作用,从而提高早春阶段对光能的利用率。 但在群体较大或肥力较高的麦田,容易形成早期荫蔽,无效分蘖增多,麦脚不利落,会加重病害。
2、0头。 防治纹枯病可用 5井冈霉素每亩 150200 毫升对水 75100 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 1015 天再喷一次;防治地下害虫可用 40甲基异柳磷或 50辛硫磷每亩 4050 毫升啧麦茎基部;防治麦蜘蛛可用 73克螨特乳油 15002000 倍液喷雾防治。 二、穗期小麦穗期是麦蚜、一代蚜虫、吸浆虫、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叶枯病、赤霉病和颖枯病等多种病虫集中发生期和为害盛期
2、盖一层 3的牛粪粉,按等份在草上均匀撒一层石灰粉,在牛粪上撒一层尿素,依此建堆,达到 为止。 顶层用牛粪覆盖,堆形四周垂直,堆顶龟背形,雨天盖膜。 翻堆:正常情况下,建堆 2 天后堆温可升高到 65以上,当堆内温度上升到最高峰并开始下降时要及时翻堆。 翻堆方法是将上层料翻到下层,外围料翻到内层,上下内外相互交换,使培养料达到腐熟均匀一致。 第一次翻堆时分层加入石膏粉、过磷酸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