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
COP001 版本: A 页号: 3 / 5 不允许使用“受控”印章变黑的非法复印件,以确保质量体系文件更新时能够从发放或使用场所收回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3) 非受控文件副本为 受控原版的复印件,不盖章,作为提供给顾客或公司以外人员使用的合法文件。 为确保公司质量体系的有效性能够得到控制,对其采用版次来控制最新有效版次。 版次采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质控部应制定质量手册
或国际组织认可的有校验资格的机构或个人进行。 确认或认可证书、资料应在公司内保存并可供验证。 内校人员也必须取得计量培训资格证明,并且所使用的基准物或对比校验应经外校认可;内校方法可以采用经外校认可的标准量块、砝码等基准物等直接校准,也可采用经外校认可合格的,精度不低于待校对象的基准检测器具进行对比校准(参见《检测器具自校规程》); 当不存在上述基准或无法送检时
程序内容 质量记录表格管理: 《文件管理程序》中的规定。 文控员应将所有的记录表格保存 1份正本,然后作出《文件一览表》。 ,需要时向文控员申请空白表格,并自行复印使用。 填写质量记录 各质量检验、统计、登记、管理、审核等人员必须如实、准确地记录活动结果。 若文件有要求,则记录人须将记录报有关管理人进行审核和批 准方可进行下一步的活动,做好的质量记录不得擅自更改、涂划,除非在更改处注明更改人
告、质量统计报告、审核报告、顾客反馈意见各级员工的建议等信息,召集有关人员按照以下步骤开展活动: b 评审不合格事件或问题(包括顾客投诉)的严重性; c 确定不合格发生的原因。 可通过对人员素质和责任心,设施工具性能,材料质量,环境要求,工艺方法或管理运作程序等方面展开分析; d 评价是否有必要采取纠正措施。 为确保不合格再发生应根据问题发生的严重性、发生频次和成本等因素进行考虑。
设备、工具和检测器具必须经过检查、调校合格。 人员准备 工程人员在施工前必须接受技术交底,必要时接受技术培训。 特种焊接和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施工资料发放 工程人员必须得到受控的有效版本施工图纸、技术规范、作业标准等资料,并妥善保存和使用。 施工验收完毕后 施工图纸可直接销毁(工程保留正本可供查询)。 施工中丢失或破损后应及时向经理申请补发。 参考《文件管理程序》 特殊工序的识别和监控
在存放时,应分类争议摆放在固定的区域内。 个区域应编号和悬挂区域标签并注明货品名称或类别。 b 材料在保存时尽量保留原有包装状态,必要时加塑胶袋或塑胶膜遮盖。 对小件产品可集中存放在纸箱内或铁箱内,避免混乱;对重物可直接放在地面上,必要时用货板垫衬。 c 材料叠放时应以安全、稳定为高度界限。 d 部分使用的材料或旧的材料以及废品,有条件时应尽量适当分开存放,但在一起存放时
文件名称:设施资源管理控制程序 版次: 00 文件编号: COP060301 第 2 页 共 3 页 2) 各工作场所的相 \应使用者应保持使用场所的清洁卫生; 3) 工程部应及时对工作场所及其配套设施进行维护保养。 4) 对于会阻碍生产、工作,不能使用的工作场所,工程部应及时进行维修与完善。 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提供和维护 1) 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工模具的建帐 工程部建立《设备登记表》
设备必须经调试、保养后使用;必要时机修人员修理;检测器具必须是经检定合格的或校正过的。 样板必须是经过确认、批准的。 生产现场整理 应采取适当措施保持生产现场照明、通风、防尘,地面设备卫生、干净,物料区域通道明确 ,物料摆放整齐。 生产 各工序岗位按照生产任务安排和相关的作业规程进行生产加工。 随时监督设备状态,有要求时应记录设备参数,以便参考;根据设备不稳定性及产品质量及时调理设备状态。
做好准备。 特殊情况下 , 如发生重大质量问题、顾客有严重投诉、公 司的机构有重大变化、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等 , 管理者代表可委派审核组临时组织一次追加的内部质量体系审核。 现场审核前的准备 审核组长应在对某一部门或要素的现场审核前 , 组织审核组集中审查有关的质量体系文件 , 对不符合的项目填写《质量体系不合格报告》 , 并依照《文件控制程序》的要求修改有关文件。
《预防措施报告》的审批。 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 5. 工作内容 预防措施的识别 产品质量有关的预防措施 各相关部门对各种品质信息按《数据分析程序》进行全面的分析 , 检验产品是否存在潜在的不合格后 , 由数据分析使用部门填写《预防措施报告》 , 通报各责任部门。 质量体系的预防措施 公司在开展内 部审核时,经分析确定有潜在的质量体系不合格项,由内部审核组负责提出《预防措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