措施
1、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从而增加水稻产量。 在此基础上,抓紧抓好以下措施,对水稻增产亦有巨大作用。 培育壮秧。 为植后早回青早分蘖提供良好基础。 合理密植。 根据计划收获穗数和对秧苗植后分蘖情况的估计,插(抛)足基本苗数。 促低位分蘖早发,控高位分蘖少发。 促低位蘖早发,插够苗后及时露田、晒田,控制高节位的无效分蘖
1、产用母种应性状优良,表现为生长快,均匀整齐,在适温下两星期内长满斜面。 冰箱保藏时常形成原基,镜检有少量厚垣孢子,若孢子过多则产量偏低。 若菌丝发黄、细弱、稀疏,表明菌种退化。 生长不均、不齐,或有拮抗现象,说明菌种不纯,均不可采用。 所有原种应致密洁白,上下均匀,无菌丝间断,表面菌丝旺盛。 若基质干缩,料壁脱离,颜色发暗,说明菌种老化。 壁周出现各色条纹、斑点,表明菌种有杂,不能使用。
1、响水稻生产的因素很多,与局部的干旱、洪涝、低温冷害和高温热害等因素相比,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不仅有其广泛性和普遍性,而且种类繁多,危害严重,往往对粮食生产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势农作物的区域化种植,优质高产品种的推广种植,轻型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水稻生产的农田生态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有害生物种群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些重大病虫再度猖獗
?赤眼蜂防治: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安全、无毒、无污染、无公害,使用方法简单,防治效果好。 防治时间:在田间一代卵始盛期(成虫羽化率达 15)和盛期(一般距第一次放蜂 7 天左右)各放蜂一次。 放蜂方法:每亩放 2 次蜂,第一次放 7000 头,第二次放 8000 头,每亩放 3 点,在点上选择健壮玉米植株,在中部的一个叶面上,沿主脉撕成两半,取其中一半放上蜂卡,沿茎秆方向轻轻卷成筒状,然后用线订牢。
期尤溪县雨水充足,气温高湿度大,食用菌瘿蚊危害较为严重,现就瘿蚊防治措施提出如下意见:产场地必须选择地势干燥、近水源且清洁之处。 及时清除废料及脏物、腐败物;培菌场地应定期喷洒消毒杀虫剂,如敌敌畏等。 出菇房安装纱门纱窗,配合使用黄色粘蝇胶带可以有效阻挡虫源入内,要设法控制外界成虫进入菇场。 口纸应用双层书报纸,搬运过程中应防止封口纸脱落,并注意轻拿轻放以免袋破口
2、。 三、配方施肥技术。 一般情况下小麦配方肥料中氮肥、磷肥、钾肥的比例为1:亩可施土杂肥 40005000 公斤,标准氮肥 5070 公斤,磷肥 4050 公斤;钾肥 1015 公斤。 四、肥水浸种技术。 适合肥水浸泡的肥料有 1%浓度的尿素或硫酸铵或三元复合肥,度的磷酸二铵和 3%浓度的过磷酸钙。 浸种时间一般不可超过 12 小时,以防浆种。 如遇土壤墒情不足
2、。 覆盖防冻用作物秸秆、人粪尿、土杂肥等覆盖油菜,可以保持地温相对稳定,减少叶面蒸腾,避免冷空气对叶片的直接伤害,还可以弥合土缝,防止漏风吊苗。 一般每亩用稻草 150250 公斤均匀覆盖在油菜行间,稻草以切碎覆盖为好,还可以用稻糠、草木灰等均匀覆盖油菜行间,也具有很好的防冻效果。 壅根培土油菜缩颈段是越冬期营养物质的重要贮存场所,暴露外面,如遇到强寒流容易遭受冻害而死亡。
2、 斤,增产幅度在 15%左右。 推广窄行密植。 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豆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邯豆 3 号为例,种植密度在 2000028000 株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亩荚数是增加的趋势,产量明显提高,平均亩增产 斤,以 28000株最高,亩产达到 232 公斤。 在优质大豆主产区,重点推广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株距 8 厘米,行距 32 厘米,平均密度 25000
2、米在开花授粉期受高温伏旱,抽丝时间推迟,花粉盛散期已过,使雌穗尖部花丝未授到粉而秃顶。 授粉期间阴雨过多,使花粉散不开,遇水花粉粒破裂而死,使雌穗花丝未授到粉而成秃顶。 为了减轻玉米秃顶造成的危害,生产上除了选用不秃顶的品种外,还可采取以下措施: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的生理特性,采取合理的种植密度,使玉米群体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使玉米个体得到良好的发育,减轻玉米秃顶的发生。
1、草菇生长过程中,适当采取一些措施,可取得增产的效果。 一、二次接种采取二次接种措施,有利于草菇增产。 草菇菌丝生长速度太快,极容易老化,导致生活力减弱,不能有效地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继续出菇。 在第一潮菇采收后,撬松料面,用石灰水泼浇湿透,将培养料 ,然后在料面撒播菌种,播后覆盖一薄层发酵过的培养料。 亦可在第一、二潮菇采收后,将料块翻过来,把底层培养料翻到表层,喷洒 1的石灰水,以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