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
2、)田间管理。 春大白菜的温度管理非常重要,尤其是保护地栽培,既要注意保温,还要适时适当通风。 采用温室、大棚或小拱棚栽培,夜间温度尽可能保持在 13以上。 前期在保温的基础上每天仍要放风,降低棚内空气湿度,减少霜霉病的发生;中后期还应注意夜间保温,白天逐步加大放风量以降温为主,直至完全去除棚膜,白天最高气温维持在 25左右。 定植后若采用覆天膜保温防寒,随着气温回升,逐步扎破天膜
2、期定苗。 应根据大白菜的品种特性、土壤肥力等因素,适期用适当的株距定苗(太原地区不能迟于 9 月上旬),以改善田间通风条件。 合理浇水。 在易发病期,要“看天、看地、看大白菜长势”适时适量按畦浇水,应避免浇水后遇降雨天。 田间积水要及早排出。 3、及早喷药:黑斑病病原菌侵入大白菜叶片后,过 35 天就可形成病斑,而病斑上又可生出黑色霉状物,再侵入大白菜。 因此,在大白菜的下部叶片上出现病斑时
2、灌、均衡灌,改大水漫灌为浅灌;改通灌、串灌为长垄短灌。 每次灌水前仔细检查一下,发现软腐病株要连根挖出深埋。 拔后的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踏实,然后再灌水。 3)减少伤口产生和促进伤口愈合。 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 这些伤口是软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 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 因此,在白菜封垄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或田间走动
2、园深耕晒垡,深沟高畦,防止田间渍水。 浙江省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均可播种,气温较暖的浙南沿海一带可延迟到 9 月下旬播种。 一般行距 50距 4067植 3000。 67厩肥 1500粪尿 1500基肥,幼苗期结合浇水薄施少量速效肥,莲座期和结球期各追肥 1 次,每次施尿素 1567此时常有台风暴雨,宜适当控制土壤水分,使植株生长健壮,供水过多将造成植株徒长,从而降低植株的抗病性。
2、简单方法1、庭院贮存:此法适于少量贮存。 选择院内背风向阳处挖坑,坑的大小视白菜的多少而定,坑的深度要比所贮白菜高出 15挖好后将大白菜直立于坑内,根朝下,密密排紧,每放一排根部要埋些湿土,全部排完后上面盖上草苫。 天气如果尚暖不可盖厚,随着天气渐冷,可适当增加草苫的厚度以防冻害,此法可贮存到来年春天。 2、沟藏法:在不太严寒的地区可用此法大量贮存大白菜。 在露天向阳的地面上挖贮藏沟,沟宽
2、量亩产5753 公斤,比对照增产 净菜亩产 4261 公斤,极显著高于对照小杂50。 2001 年参加全国第五批大白菜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平均毛菜亩产 5399 公斤,净菜亩产 4096 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 差异极显著。 栽培技术要点:在河南地区,7 月底8 月初高垄直播,行株距 50 厘米50 厘米,每亩栽 2650 株。 适于高肥水栽培,一促到底。 春季栽培,日均温 13时播种
2、我国南方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提前,北方应适当延后。 合理密植:“淄研热抗王”具有早熟、生长期短、株型小的特点,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基本条件,适宜密度为每亩 35004000 株。 用种量因播种习惯和栽培方式而异,一般情况下为每亩 100200 克,直播用种量多,育苗移栽用种量少。 加强田间管理:夏季大白菜生长期间多处于高温、多雨季节,不仅土壤容易板结,而且此时极易发生草荒,因此,应及时中耕松土
2、须与其它大白菜品种以及小白菜、油菜、菜薹、芜菁蔓茎、芥菜等采种田隔离,距离为米以上。 在隔离区内有上述蔬菜生产田的,如果发生先期抽薹的商品菜(如小油菜等),应及时拔除抽薹植株。 所有制种田开花时,隔离区内不允许有与大白菜双亲种株能串花的其它十字花科花粉,这是保证大白菜种子纯度的关键所在。 三、花期相遇制种时根据亲本特性,采用错开播种期,对双亲分别管理,控制好温度、光照
2、变紫褐色,卵期 35 天。 幼虫共约 6 龄。 初孵化为黄绿色,老熟后变为暗褐色。 初孵化时群集一起,一二龄后能吐丝下垂,借风力转移到另一寄主。 3 龄后,各个分散,惧强光,多潜伏在心叶中。 6 龄,即隐蔽在土块下,到晚间外出为害。 6 龄后的幼虫入土化蛹,蛹赤褐色。 北方一年发生三四代,南方可发生七八代。 以蛹在土中越冬。 )灯光诱杀。 成虫有趋光性,可于晚间在田间张灯,灯下设水盆
2、现软腐病株要连根挖出深埋。 拔后的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踏实,然后再灌水。 三、减少伤口产生和促进伤口愈合。 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 这些伤口是软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 因此,在白菜封垄后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田间作业或田间走动,避免机械碰伤同时做好前期病毒病、霜霉病、白斑病等病害的防治,减少病斑伤口。 追施化肥时要注意离根系有一定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