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
2、鼠粪样干便;精神沉郁,被毛粗乱无光泽,拒食,体重减轻,消瘦,有时腹部膨胀;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有的有流涎现象;多于一周内死亡。 剖检后病变主要在消化道。 胃扩张,充满气体和液体,胃黏膜附着黏稠的黏液;十二指肠充满气体和染有胆汁的液体;空肠扩张且充满半透明胶样液体;回肠内常有两头尖、细长的粪球,外面包有黏液或白色胶冻样分泌物;结肠扩张,有透明胶样黏液;盲肠内容物呈水样并有少量气体
2、痢加重,粪便呈现灰白色或暗灰色,带黏液,常有泡沫。 此时食欲废绝,发病幼貉瘦弱、精神不振、不喜活动、全窝蜷缩在一起,被毛污秽,沾在一起,尤其肛门四周及尾部被粪便污染,有的出现呕吐。 病貉病情很快恶化及衰弱,体温升高,经 23 天死亡,慢性病例 56 天死亡。 3 剖检变化幼貉体质消瘦、贫血胃黏膜充血肿胀肠黏膜充血、肿胀,有小出血点,肠道内有大的黏稠的黄绿色或黄白色液体,肠壁变薄
2、,有出血斑点。 大部分病例的盲肠尤其是蚓突有大量淡黄色结节。 部分病例胆囊肿大,肝脏、心脏有小点状坏死灶。 膀胱黏膜脱落并积有黄色混浊尿液。 (三)防治1、加强饲养管理将病犬进行隔离饲养,并将环境、笼舍彻底清扫,用 5%热火碱水喷洒消毒,每天 1次,连续 2周。 用具清洗后,用 锰酸钾消毒,放在阳光下照射。 加强饲养管理,喂给营养高、易消化的食物。 对假定健康幼犬全部采用药物预防
2、病理变化。 之后迅速采取心、肝、脾、肺、盲肠扁桃体等器官组织固定于 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石蜡包埋、切片(厚度 5m)、色、镜检。 离培养无菌操作采取部分心、肝和脾病料,按常规划线法接种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于 37培养 24h 后,进行菌落观察和染色检查,其后进行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2 行病学幼鸵鸟突然发生以眼结膜肿胀,继而迅速死亡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 73%,致死率达 20%。
2、28只。 2临床症状病兔精神沉郁,伏卧不动,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结膜苍白或黄染,耳、四肢发凉。 不吃,腹部膨胀,敲之有击鼓声,晃之有流水声,个别拉干粪,粪便细小、成串,表面覆有黏液大多数拉稀,粪便有的呈水样,有的呈红色,肛门周围、后肢等部皮毛被沾湿,体温正常。 3剖检变化对死亡的 3只兔进行剖检,可见胃膨大,充满多量液体和气体肠道充满气体、液体或胶冻样液体小肠黏膜有出血、充血,肠道浆膜充血
2、病兔四肢发冷,磨牙,流涎,眼眶下陷,迅速消瘦、死亡。 病死兔,皮下干燥,胃膨大,充满多量液体和气体,胃黏膜充血、出血。 十二指肠、回肠、盲肠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并充满半透明胶胨样液体和气泡,有的呈红褐色水粥样,有的呈灰褐色黏液状。 结肠扩张,有透明胶样黏液。 肠道黏膜和浆膜充血、出血、水肿。 二、治疗1、病兔:用百乐美(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等)升,每日 2 次,肌肉注射,连用 3。
2、胃乳头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十二指肠弥漫性出血,且肠腔内充满大量的稀薄黄绿色粪便。 实验室诊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涂片镜检。 以无菌操作取病鸽肝、脾的病料涂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两极钝圆中等大小的杆菌。 细菌分离培养。 无菌取病鸽的肝脏,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经 37培养 24小时后,在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形成一种圆形隆起、光滑湿润
2、跳缓、重,衰竭而死,先后共死亡 9 只。 有 2 只虽经输液抢救,仍不治而亡。 2 剖检变化经剖检 2 只发现,脑膜充血出血,大脑水肿、出血;气管内有泡沫,气管壁出血;肺脏色淡、水肿、出血,局部坏死,里面充满泡沫,手捏有沙沙声;心包积液,心脏被膜严重出血,心脏基部肌肉有坏死;肝、脾、肾苍白、出血、积水;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肠系膜严重水肿、出血,瘤胃、网胃粘膜脱落;真胃、肠道充血、出血
2、,病程较长,最终衰竭而亡。 病理变化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胃肠粘膜及肠系膜有出血点,大网膜广泛出血。 肝脏肿大表面有点状出血。 心冠脂肪、冠状沟有出血点和出血斑。 肺脏表面有出血点,肺内有较多的泡沫。 肾脏表面有出血点。 3 实验室检验31 无菌采集病死鹿的肝脏、肺脏抹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典型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32 无菌采取病死鹿的肝脏、肺脏、肾脏以及心血,分别接种到营养琼脂
2、便。 3 剖检变化将病死鹿进行剖检,见肝脏肿大,真胃黏膜有出血点,大肠和小肠均暗红、充血,肠内容物发红,直肠充血严重。 根据临床症状及临床经验,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 为了进一步确诊,又进行了以下试验。 4 色、镜检无菌采取心、肝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见有革兰氏阴性的小杆菌。 菌分离培养取上述病料,分别以无菌方式接种于普通琼脂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和鲜血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