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2、 斤,增产幅度在 15%左右。 推广窄行密植。 近两年的生产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大豆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以邯豆 3 号为例,种植密度在 2000028000 株时,随着密度的增加,亩荚数是增加的趋势,产量明显提高,平均亩增产 斤,以 28000株最高,亩产达到 232 公斤。 在优质大豆主产区,重点推广了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株距 8 厘米,行距 32 厘米,平均密度 25000
2、,重迎茬大豆公顷产量 斤,超过 2006 年全省大豆单产691 公斤。 2007 年哈市遭遇了 50 年来最严重大旱,这项技术同样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巴彦县单产达到了 2145 公斤/公顷,增产 依兰县平原地区平均产量 2136公斤/公顷,比照增产 两年累计应用此项科研成果的重迎茬大豆面积达到了 公顷,增产大豆477 万公斤,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达 1800 多万元。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豆 (品审登记号:0104005、品种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1995 年育成。 以鲁豆 4 号作为化学诱变处理亲本材料。 2000 年通过北京市审定。 二、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 140,株高 100米;夏播生育期 99,株高 60米。 株型收敛。 叶片椭圆形,叶色深绿,成熟时落叶,白色花,灰色茸毛。 结荚高度 10米,亚有限结荚习性,有效分枝 2,主茎节数 21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豆蚜虫俗称腻虫、蜜虫。 多集中在大豆的生长点、顶叶、幼嫩叶背面,刺吸汁液危害。 造成叶片卷曲、植株矮化、降低产量,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减产和品质下降。 此虫 6 月中下旬开始在大豆田出现,高温干旱时危害严重。 大豆蚜虫繁殖能力很大,一个雌虫能繁殖 50,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小蚜虫约经 4就能产仔,全年在大豆上可繁殖 15 代。 大豆蚜虫全年迁飞扩散有 4 次高峰;第 1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9 号(大豆原名:汾豆 53 号) 特征特性:紫花,棕毛,圆叶,无限结荚习性。 平均生育期 ,株高 效分枝 ,单株有效荚数 ,单株粒数 ,百粒重 皮黄色,浅褐脐,圆粒。 平均粗蛋白质含量 产量表现:2002 年参加黄淮海中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鲁豆 11 增产 极显著);2003 年续试,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鲁豆 11 增产 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 斤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生产上,大豆落花落荚率一般达到 45%70%左右。 在开花后 35 天落花最多,开花后 1015 天落荚最多。 要提高大豆的产量,就必须在防止落花落荚方面很下功夫。 一、落花落荚的原因1、通风透光不良 由于栽植密度过大,栽植技术不良,引起徒长,过早封行,植株下部光照条件恶化,致使叶片黄化脱落,营养制造和积累少,造成花荚脱落;2、养分供应失调 大豆花荚阶段是需要养分最多的时期
2、年平均亩产 对照冀豆 1989 年参加产量比较试验,亩产 对照冀豆 19901991 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 对照冀豆 6号增产 居 9个参试品种的第一位。 1991 年参加河北省夏大豆生产示范试验,5 个试点平均亩产 对照冀豆 6号减产 同年河北新河农场大面积示范田亩产 对照冀豆 1992 年沧州地区旱情严重,在本区海兴县夏播平均亩产 育者河北省沧州市农林科学院地区及技术冀豆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简易制备大豆分离蛋白温州粮油食品厂参照国内外流行工艺,经多次试验,摸索出一条投资少,设备简单,便于一般食品单位制备大豆分离蛋白的方法。 原料配方 大豆或低温脱脂豆粕、食用级盐酸、食用纯碱。 加工设备 石磨、砂轮磨或钢磨均可,罐、木桶若干支。 布袋:涤纶布 758#或丙纶布 682布 6625 均可做袋,尺寸大小视产量而定。 精密 纸,规格 艺流程 浸泡水磨生豆浆分离调整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种选择:尽量选择株型收敛,通风透光好的品种。 2、精选种子:播种前,将种子过筛以清除混杂于种间的菌核。 3、深翻:发病严重的地块,实行秋季深翻,将土表的菌核埋入 20 厘米以下的土层内,子囊盘柄在土中得不到光照,不能发育形成子囊盘,可减少浸染来源。 4、轮作:应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以上轮作。 5、排水与施肥:尽快排除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适量少施氮肥可减轻发病。 6、铲趟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豆落花落荚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 在一般栽培条件下,花荚脱落数可占开花总数的 50%以上,严重的达到 70%。 大豆花荚脱落,主要是由于植株内部生理失调及外界环境条件不良所致。 根据我地实践经验,防止大豆花荚脱落可采取以下措施:肥,适当追施氮肥、微肥。 大豆增施磷、钾肥,可以减少花荚脱落,促进籽粒饱满。 因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播种时每 667 平方米(1 亩)用钙镁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