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2、,应在 3 叶 1 心时,抓紧定苗;定苗密度要区别不同的品种和不同的土壤肥力;上中等肥力、植株高大的中晚熟品种,如豫豆 22 号、25 号、16 号留苗 1株亩;中等肥力地留苗 株亩;旱薄地、早熟品种,如豫豆 20 号、23 号、15 号留苗 株亩。 早促控在大豆初花期,如果植株瘦弱矮小,叶片小而薄,叶色黄或淡绿,应追施氮磷配合化肥,每亩 1020 千克,用二铵单侧沟施,能有效地减少花荚脱落
2、。 籽粒大小均匀,商品性好。 品质:蛋白质含量 脂肪含量 属于高油大豆品种。 生育期:全生育期 115 天。 病虫发生情况:抗病毒病、霜霉病和灰斑病。 抗逆性:抗旱、耐涝、抗倒伏。 试验情况:2001 年区试点 6 个,全部增产,平均产量 ,比对照北丰9 号增产 2002 年 5 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 ,比对照北丰 9 号增产 20012002 年平均产量 ,比对照北丰 9 2002
2、技术的优点是以深松、深翻为基础,抗旱防涝;合理密植,增加群体数量,减少田间漏光损失,提高光能利用率;密植栽培田间郁敝好,封垄早,可压住底草,减少草荒。 二、大豆垄上三行窄沟密植栽培技术内容(一)、轮作与土壤耕作1、轮作:与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之间轮作或与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隔年轮作,避免重茬、迎茬。 2、土壤耕作: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的地块,秋季进行松、翻、耙、平等耕作
2、大豆一生需氮肥较多,磷肥次之,钾肥较少,施用中要做到氮磷结合,以磷促钾、以钾强秆防止倒伏。 底肥、种肥、追肥结合;花肥、荚肥、粒肥结合,充分满足大豆不同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防止落花落荚。 水分不足充足的水分不仅可以加速营养物质的运转速度,调节植株的温度,还可以直接参加大豆生长发育的新陈代谢,因此适宜的水分有利于大豆正常生长发育。 大豆开花结荚阶段,如果阴雨连绵,土壤水分过多
2、致使豆叶卷曲发黄,豆根霉烂,引起花荚大量脱落:如果水分不足,会阻碍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影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使植株萎蔫而停止生长,花荚也随之脱落。 4、病虫为害。 花荚期遭受红蜘蛛等的危害,也会引起落花落荚。 防止措施:1、合理追肥。 在大豆刚开花时,对土壤瘠薄地块和生长瘦弱的豆苗,每亩追施尿素 5公斤,可起到增花保荚作用;基肥苗肥充足、豆苗生长正常的不必追施氮肥,以防徒长。 施用磷肥
2、熟时青枝腊杆,落叶性好,不裂荚,抗霜霉病,锈病等,较抗食叶性害虫和豆杆蝇。 产量表现:2000参加自治区夏大豆试验,三年三造平均亩产 对照品种桂夏 1 号增产 栽培技术要点:(1)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要求深耕耙碎耙平,亩施有基肥500 25镁磷肥混施于播种沟内。 (2)适时播种:5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为适宜播期。 (3)合理密植: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亩密度纯种要求 株,间套种 株左右为宜
2、用每隔 1020 行种 1 对照行(原品种)的方式。 人选株系,作下一年繁殖种。 混合繁殖圃把上述经株系鉴定、混合收获的种子等距稀植点播,进行高倍繁殖。 经以上 3 圃产生的种子,称作提纯复壮的超级原种。 混合选种在大豆成熟时,选择一定数量具备该品种典型性状的健壮优良单株,再经室内严格复选,混合脱粒,单独保存,作为下一年繁殖田用种。 繁殖田采用先进栽培管理措施,并严格去杂去劣。
2、或敌敌畏等具有触杀、胃毒作用的农药进行防治,将害虫消灭在 12 龄期。 鼓粒成熟期加强管理 这个时期大豆的营养生长逐渐停止,生殖生长旺盛,在栽培技术上要达到保叶增粒重,荚多粒饱,因此要加强管理。 鼓粒中期前对水分反映非常敏感,需水较多,若遇干旱及时浇水能提高产量;叶面喷肥,每亩用绿肥素 5 克(1 包)对水 50 公斤,或用 1尿素和 23的过磷酸钙混合液,于下午 4 时后进行叶面叶背喷施
2、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与荚果形成关系密切。 如土壤耕作层硼和钼的含量低,种植大豆时不追肥,势必增加大豆的空秕率。 特别是重茬种植大豆,单株空秕率逐年增加。 目前还存在施肥深度浅,种肥同床、同位,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影响大豆产量的提高。 二、预防大豆空秕粒的技术措施 用高产质优、低空秕率、综合性好的良种。 如绥农 14 大豆、垦农 19、北丰 16 等。 在选用良种的同时,要合理密植
2、种愈早,幼苗田间生长时期长发病愈重。 用病残株沤肥未经腐熟,能传播病害发病重。 地下害虫多、土质瘠薄、缺肥和大豆长势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 药剂拌种。 用种子量 40甲基立枯磷乳油或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实生轮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 3 年轮作。 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地块种植大豆。 低洼地采用垄作或高畦深沟种植,合理密植,防止地表湿度过大,雨后及时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