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种简介:黑大豆号是广东省农科院生物所从引进的余份黑大豆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优质黑大豆新品种。 该品种较普通大豆含有更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硫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矿质元素等营养成分及大豆皂苷等功能因子。 此外,还含有丰富的碘(毫克公斤),是一种理想的天然碘源,极具利用价值。 该品种在深圳、罗定、英德、增城、广州等地种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于年月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6 号(大豆) 1品种来源: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 26 号系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2001 年经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推广。 品种为亚有限结荚习性,白花尖叶,灰茸毛。 株高 80右,株型收敛,主茎型,子粒圆黄,脐色淡黄,有光泽,百粒重 20g 左右,生育期118d 左右,需活动积温 2250。 根系发达,较喜肥水,秆强,适宜机械化作业。 3产量表现:2000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本情况:1、项目来源: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下达三江平原农业区域增产综合技术攻关项目之一。 国家攻关项目。 2、本项目经由我国大豆科学界著名教授王金陵、张子金等 20 名专家学者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于 1985 年 12 月,经鉴定认为该项研究方向正确,路子对头,措施得当,效果显著,对后茬作物也有明显增产作用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贡号 91 一 1)(大豆) (1)品种来源:系自贡市农科所用贡豆 7 号与 熟 6 号与矮脚早选系杂交的优良株系)杂交选育而成。 (2)特征特性:该品种高产、稳产、粒大、抗倒、抗病毒病。 全生育期为 104 天,比对照长 35 天;抗病性 145 级,比对照轻 06 级;抗倒性 11 级,比对照强;完全粒率达 909;百粒重 23,2 克,比对照高 58 克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星 2 号是河北省经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低腥味大豆品种。 2004年通过国家审定。 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 95 厘米左右,主茎节数 ,单株有效分枝。 根系发达,叶型卵圆,叶片中等大小,紫花棕毛,荚色较深,不裂荚。 粒型椭圆,黄种皮,黑脐,百粒重 19 克左右。 主茎结荚为主,生长势强,生育期 133,平均 137 天。 2002 年国家西北华北春大豆品种区域试验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83 高产栽培 一、主茎结荚为主,上下结荚均匀。 植株高度 80 厘米左右,分枝 12 个,结荚高度为 1520 厘米,主茎节数1920 个。 叶片椭圆形,紫花,灰毛,成熟荚为褐色,单株结荚 7090 个,23 粒荚较多。 籽粒圆形,种皮黄色,黄脐,百粒重 1822 克。 育期 115120 天,一般播后 7 天出齐苗,从播种到开花 5060 天,开花到成熟 60 天左右。
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黄 13 号 冀黄 13 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培育的高油大豆新品种。 2001年通过河北省审定,2003 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受理,2004 年通过国家审定,并获国家“十五”第一个一等后补助。 该品种亚有限结荚习性,株高90110 厘米,夏播生育期 100 天。 根系发达,抗病抗倒,高产稳产。 该品种1999 年河北省区试亩产 斤,居参试品种第一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般生产上良种的贡献率约占 30%40%,而在高油大豆生产中,从商品含油率看,高油品种的贡献率可以达到 80%以上。 近年来,在农业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带动下,我国特别是东北大豆产区已相继育成了一批高油大豆新品种。 但由于产区生态条件的不同,不同高油大豆品种熟期类型差别较大,导致在不同地区和年份间产量变化也非常明显。 因此,合理选用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的高油品种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9 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嫩丰 19 高油大豆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于 1994 年以嫩 76569母本,以 334 诱变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组合号为嫩 94060。 19951999 年在所内种植 ,决选,品系代号为嫩 94060000 年参加所内品系鉴定试验,2001 年参加所内品种比较试验,20022003 年参加黑龙江省省大豆(第二区)区域试验,2004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防御干旱的主要耕作措施1、环境控制:搞好农田基本建设。 环境的控制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治理、工程治理和耕作治理,可通过这三方面的治理措施改善气候和土壤水分条件。 生物治理可通过建造防护林带、种植牧草等,改善环境质量,减轻干旱威胁;工程治理是修建灌排水库等水利工程,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水分;耕作治理是通过深耕、深松、伏秋耕翻、中耕深松等松土抗旱保墒措施。 2、合理轮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