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豆田或晒场及附近土内做茧越冬,各种虫态出现时期因地区、年度不同稍有变化。 越冬幼虫于 7 月下旬至日月上旬升至地表,并重新结茧化蛹,8 月上中旬为化蛹盛期。 日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日月下旬为产卵高峰期,8 月底 9 月初为卵孵化盛期。 幼虫孵化当天就蛀入豆荚危害,危害期为 9 月上中旬。 9 月中旬起幼虫老熟后做茧,潜入土中结茧越冬。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复菜花 麦复大豆 麦复葱增产又增收麦复忽,即以小麦为前茬,下茬复栽葱,是一种提高土地生产率,增产又增收的有效措施。 一、经济效益上荐小麦亩产 400 公斤左茬大葱亩产 2500 公斤左右。 两茬 1600 元左右。 二、适用条件麦葱复种的种植形式可在沈阳以南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三、具体做法1、选择优良品种,辽宁地区小麦选用早熟、高产、抗病、抗倒伏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小粒大豆生产的栽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合理施肥及适时收获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敦化市绿色食品小粒大豆标准化生产。 2 数:公顷保苗 18数:每株 55 荚。 数:每株 130 粒。 粒重:。 3 苗期:5 月 22枝期:花期:月中、熟期:9 月 204 择蛋白质含量 40%以上,脂肪含量 18%以下,发芽率不低于 85%,纯度、净度不低于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西豆 3 号 一、产量表现1997 年,重庆市土肥站在渝北区、巴南区及江津市进行品比试验,3 个试点平均产 67试验首位。 1998 年,潼南县土肥站进行西豆 3 号和渝豆一号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西豆 3 号每 667产 236渝豆一号增产 西豆 3 号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以及各地推广实践表明,该品种是目前西南地区丰产潜力大,抗病、抗倒力强,品质好
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较对照的诱处 4 号、豫豆 10 号分别增产 25%和 45%,大田夏播单产已突破 325关指标,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最高亩产达 400功地解决了目前我国大豆早熟与高产的矛盾。 抗花叶病毒病、霜霉病和大豆抱囊线虫病,成熟落黄快,裂荚晚。 近年,在冀、鲁、豫、苏、鄂、皖、陕、甘及新疆、云南等地做示范推广,颇受群众欢迎。 培育者中科院、天津农科院地区及技术中作 429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 号(大豆) (1)品种来源:系浙江省农科院 93 年用浙春 1 号作母本与宁镇一号杂交经系统选育于 87 年育成。 浙江省品审会 94 年以浙品审字第 111 号文书公布审定。 乐山市农科所 92 年引进并进行试验示范。 (2)特征特性:本品种属早熟春大豆,全生育期 100,株高 40米,株型收剑,直立,茎粗壮,叶色清秀,白花,不裂荚,籽粒淡黄,黑脐,蛋白质含量 46
2、黑)斑粒多,种子褐(黑)斑粒率在 10%左右。 2、蚜虫传播大豆花叶病毒媒介昆虫主要是大豆蚜。 温度高降雨少,大豆体液浓度高,营养丰富对蚜虫的繁殖有利。 蚜虫数量越大和出现越早,早期病株越多,花叶病发生越重。 近几年大豆蚜虫的发生量较大,为大豆花叶病毒的发生提供了传播媒介,20002003 年蚜虫的发生量为每百株大豆有蚜虫近万头,有蚜株率在 90%以上。 二、发病症状1
2、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保主根,保幼苗,提高大豆植株抗病、抗旱、抗寒的能力,推迟侵染,减轻危害。 据山东省平原镇寇坊乡的赵书军介绍,去年他在大豆地里喷施了“免深耕”土壤调理剂后,发现土壤疏松,浇水时渗水快,大豆未发生枯萎病、腐根病,接荚多,豆粒匀称,产量也增加了近 20%。 平原县张堂村的杨吉忠家的大豆地土壤很板结,天旱时大豆常常缺乏水分而枯死。 去年他在大豆地里用上了“免深耕”后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4(大豆)豫豆 24 是河南省周口地区农科所育成的中熟抗病丰产大豆新品种。 亲本组合为:(豫豆 15 号豫豆 10 号)(泗豆 11/周 8460)1/(泗豆 11/周 8460)(周 85054/周 8265)1。 特征特性豫豆 24 在河南省平均生育期 104 天,属中熟夏大豆品种。 有限结荚习性,株高 70 厘米,较抗倒伏,单株有效分枝 13 个。 叶椭圆形,大小中等
2、面增加了二氧化碳的供应,另一方面光线能直射在高棵作物的下郎,同时由于矮作物的反向,田间漫射光也大大增强了。 此外,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光多是长波光,早晚的光比中午的光长波光多,而主体栽培增强的光照比早晚的光照多,不仅光照强,而且光照质量好。 由此创造了增产的先决条件,光能利用率提高了。 二、发挥边行优势1、清种玉米,地边地头玉米棒大,粒好。 大豆边行,地头座荚数多,籽粒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