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
渡江战役。 22 日 2 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的消息《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 22 日夜,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五、检查预习 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 要 塞 ( ) 阻 塞 ( ) 堵 塞 ( ) 塞 子 ( ) 荻 港( ) 获 得( ) 溃 退( ) 歼 灭( ) 阡 陌( ) 纤 维(
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两个方面谁详谁略。 我方略,敌方详。 为什么这样安排。 我军英勇善战,已为事实说明。 议论敌方,是为了分化敌人,孤立少数,争取多数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数量 之多 气势 之大 词语赏析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 这 “ 百万 ” 是实数,还是虚数。 西路军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你能找出这则消息中的“ 5W”(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标题 标题 主体 导语 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速读课文,填写表格 渡江区域 时 间 兵 力 渡过兵力 中路军 西路军 东路军 安庆 芜湖 20日夜 - 21日夜 30万 30万 九江 安庆 21日 17时 - 22日 22时 35万 35万的 三分之二 南京 江阴 21日 17时 - 22日 22时 35万 大部 九江 江阴 安庆 芜湖 江阴 安庆芜湖
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交代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四个要素) 主体 —— 更为 细致 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 ——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 —— 新闻结尾 (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你能找出这则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吗。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横渡长江 人物 事件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
线 , 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 24小时内即已渡过 30万人。 21日下午五时起,我 西路军 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 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 2/3,余部 23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
一详一略。 • 不可。 这是用他的“不料”烘托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汤恩伯认为东面防线 “ 很巩固 ” 的话可否删去。 为什么。 • 不可。 “溃退”表现了敌军兵败如山倒的情形,也突出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 “撤退”、“后退”、“退却”不能表现这种情形,还有可能是有组织的撤退。 • 溃:大水冲破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