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
大气压强的应用 情景 讨论 活动 2 “比一比” 大气压强的存在 视频 实验 1 演示 实验 21 演示 实验 3 活动Ⅰ 学生实验 大气压强定义 大气压强产生原因 演示 实验 22 大气压 强的方向 演示 实验 4 马德保半球实验 小结 作业 3 六、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播放 实验 1 视频,观察“瓶子瘪了”实验 ,引出课题。 ( 二 )、 新课讲授
时大气压强跟 760毫米高汞柱产生的压强相等。 10 5 Pa 问题:做托里拆利实验时,下列几种情 况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 玻璃管选择粗一些或细一些。 向水银槽再注入水银 , 使液面上升 2cm。 玻璃管上提或下降 1cm。 玻璃管内不小心进入少量空气。 玻璃管顶部突然破裂,出现小孔。 1 大气压强的测定 1标准大气压 =76厘米水银柱 = X 105帕 讨论 : (1)如果玻璃 管倾斜 ,会影
定程度后又不继续下降。 ( 3)哪一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托住的。 大气压用什么来表示。 ③ 大气压 (P 0) 的值 大气压可托起760 mm的水银柱 P大气 =P水银 ρ 水银 gh=。 一个标准大气压= 760mmH g= 105Pa 说明: a. h为两液面的竖直高度 b.一个指甲盖上所受的大气压力约10N 思考:试管中能换成水做实验吗。 用酒精和煤油呢。 = 讨论: 1.管倾斜了液柱长
思同学演示了如图示的实验排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碗中间碗内放一个乒乓球当用小管向球斜上方吹气 乒乓球将 A仍静止 B运动到左碗 C运动到右碗 D无法确定 22. 拧动点火装置 煤气和空而煤气不会从进口处向空气中泄漏 A进口处煤气流速小 压 强大于大气压强 B进口处煤气流速小 压强小于大气压强 C D 23. 如果把笼罩着地 承受着大气对我们的压强 大气压。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一)探究 —— 大气压强的存在 1. 认识大气层 (一)探究 —— 大气压强的存在 盖上瓶盖,拧紧后提醒学生们注意观察实验的现象并思考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简单介绍大气层可达上空几千千米,我们人类就生活在这厚厚的大气海洋的底层。 思考问题:这厚厚的大气层受不受重力。 对我们有没有压力。 有没有压强。 猜想:大气压强的特点。 2.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A.覆杯实验。 B注射器活塞自动回复实验。
最后完成实验;用你们的实验现象也让教师确信大气压的存在。 ,教师巡回指导 取的大气压强的相关知识。 ; ,设计实验并做好记录(表格附后) 案;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评估 结论 :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采用学生自主设计、交流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再交流、评估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注重了科学探究,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体现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属盒变形等四个小实验,引起学生兴趣,组织讨论后指出与大气压有关,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证明存在 : 引导学生利用现有器材设计完成与大气压有关的小实验。 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了解。 一段时间后,师生共同分析所作实验(以学生分析为主)。 教师指导完成马德堡半球实验,师生借助课件共同分析, 引出大气压的存在及作用;屏幕展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指出这些实验可以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常会发生高山反应或叫高山病,在 3 千米以上会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加快。 四肢麻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 ,体积增大时。 二、选择题 (28 分 ) ,正确的是 [ ] 760 厘米水银柱高 ,但不是任何现象 都能证实的,也不是各种运动都能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下面的几种说法中不能证明的是:[ ]。 如果测量时是通过在管中注入水进行的,则管的长度应是 [
1 标准大气压 . 1标准大气压 = 105Pa 九年级物理课件 讨论问题 76cm ● 管子倾斜水银柱竖直高度是 否发生变化 ? ● 管子直径加粗,管中水银柱 高度怎样变化。 76cm 水银长度增大但高度不变 水银的高度与玻璃管的粗细无关 九年级物理课件 讨论问题 •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若玻璃管内混有少量空气,会影响水银柱的高度吗。 少量空气 真空 做托
( ) A 、往上喷出 B、稍微下降 C、保持不变 D、降到与外面水银面相平 一同学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测得管中水银面比槽里水银面高 750mm,他失败的原因是( ) A、管子粗了一些 B、管子长了一些 C、管子不在竖直位置 D、管中漏入少量空气 屋顶的面积是 45m ,大气对屋顶的压力是多大。 这么大的压力为什么没有把屋顶压塌呢。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