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
2、行蒜种处理。 具体方法是每 50 公斤蒜种,用药剂 500 克对水 35 公斤(均匀淋洒于蒜种上)进行杀菌处理,晾干后播种。 禁忌连作。 大蒜白腐病为土传病害,连作是发病的重要途径。 因此大蒜要严格与非蒜类作物实行 34 年以上的轮作。 加强培管。 预防大蒜白腐病的主要田间措施有:早春进行追肥提苗,松土、排涝降渍,促进大蒜生长,提高抗病能力;发现病株及时挖除,带出田间晒干集中烧掉
2、。 花茎抽出前 1015 天及时浇水追肥,以硫铵 2025 公斤为宜,连追 2 次。 鳞茎膨大期适当追肥 1520 公斤,但须适当控制浇水。 适时喷施微肥或激素,提高植株抗性。 在大蒜 9 叶和 12 叶期各喷 1 次赤霉素2010提高大蒜产量 25%;各喷 1 次 面宝或 土,可分别提高产量 并可显著减轻病毒病的发生,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虫害防治主要以葱蝇、种蝇、韭蛆为主,另有叶部蓟马
2、或冲施,注意不可过量施用尿素等纯氮肥。 2、防徒长促壮棵。 大蒜植株随气温升高和肥水的充足供应、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很易发生旺长,致使蒜植株变高,叶鞘变细。 此时要及时喷施大蒜营养剂加大蒜叶鞘粗壮剂,以协调营养生长与产品器官生长的关系,抑制营养体过旺。 以达到大蒜高产对株型的要求,实现叶鞘粗壮和叶片变宽的管理目的,为蒜头个头充分长大打下物质基础。 3、大蒜头膨大时重施钾肥。 在 4
2、收青蒜为主的,可以稍密),以后开沟出来的土盖在前一行种瓣上,厚度 2 厘米,随即盖草,厚度以不见土面为宜,然后浇透水份保湿。 三、田间管理。 大蒜的根系分布很浅,吸水能力弱,在营养生长期间,应继续不断地满足它对水肥的要求。 当出苗 34 厘米高时,应浇施稀薄的人粪尿提苗,隔 57 天追一次,连追 3 次,忌撒施碳铵,以防伤苗。 苗高达到 20 厘米左右时,加大追肥量,每亩用尿素 10
2、薄均匀。 蒜片厚度以 15 毫米为宜。 片条过于宽厚,则干燥脱水慢,色泽差;片条过于薄窄,色泽虽好,但碎片率高,片形不挺。 切片时须不断加水冲洗,以洗去蒜瓣流出的胶质汁液及杂质。 切出的蒜片立即装入竹筐内,用流动水清洗。 清洗时可用手或竹、木耙将蒜片自筐底上下翻动,直至将胶汁漂洗净为止。 (四)脱水(烘干)。 将洗净的蒜片装入纱网袋内,采用甩干机甩净附着水,将甩净水的蒜片摊在晾筛上
2、米糠、1 公斤面粉、1 公斤食盐,搅拌均匀后,每天投喂一次,连用 5天。 5、防治鲤鱼竖鳞病。 可每 20 公斤水中加入 23 毫升大蒜素浸洗鱼体,疗效显著。 6、防治鱼锚头鳋。 可用大蒜素以 1030度浸洗鱼体 1 小时,锚头鳋可被杀死。 7、防治鱼嗜子宫线虫病,可用去皮大蒜头捣碎取汁,加水 5 倍冲稀,浸洗病鱼2 分钟。 8、全池泼洒法防治鱼肠炎、烂鳃、赤皮病。 可每亩水面(水深 1
2、薄均匀。 蒜片厚度以 15 毫米为宜。 片条过于宽厚,则干燥脱水慢,色泽差;片条过于薄窄,色泽虽好,但碎片率高,片形不挺。 切片时须不断加水冲洗,以洗去蒜瓣流出的胶质汁液及杂质。 切出的蒜片立即装入竹筐内,用流动水清洗。 清洗时可用手或竹、木耙将蒜片自筐底上下翻动,直至将胶汁漂洗净为止。 (四)脱水(烘干)。 将洗净的蒜片装入纱网袋内,采用甩干机甩净附着水,将甩净水的蒜片摊在晾筛上
2、病害的主要根源有以下几点:1、蒜种老化。 据了解有的地方自联产承包责住制以来甚至更以前,蒜农至今仍沿用那时的蒜种,种了一年又一年,种来种去还是老蒜种,品种老化、退化,病害较多。 2、土质老化,残留病菌较多。 多数蒜农因地少或灌溉等原因,连年复种,大蒜地里点玉米;玉米地里摆种大蒜,如此恶性循环,致使土地得不到深翻,杂草丛生,病虫害极多。 3、无有机肥。 特别是无猪粪鸡粪之类有机肥
2、干燥、通风好的房屋或阴棚下支架,将大蒜辩挂在架上,标瓣不要接触地面,四周用席围上,不能靠墙,防止淋雨或水浸。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贮藏期间不倒动,管理粗放。 藏方式和挂藏一样,编组成辩,但场地要求高,通常选择通风良好、干燥的室内场地,有通风设备的室内场地更好。 室内放置木制或竹制的梯架,架形有台形梯架,锥形梯架等,梯架横隔间距要大,以利空气流通。 将编好的蒜辫分岔跨于横隔上,摆放不能过密
2、发病。 春季 3 月上旬平均气温达到 67时,土壤中的菌核陆续产生子囊盘。 子囊孢子成熟后从子囊中射出,侵入茎基部而形成菌丝体,以后菌丝体从病部向周边扩展蔓延,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随收蒜落入土中或留在蒜头上,成为第二年的侵染源。 该病菌喜低温高湿,一般温度在 20左右,相对湿度在 85%以上,有利于病菌生长发育。 当春季气温达到 67后,菌核陆续萌发,气温上升到 右,形成第一个侵染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