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控制因素是 Mn2+; Mn2+的作用与生物素相似。 (2). 利用膜缺损突变株 ——油酸缺陷型 、 甘油缺陷型 • 如 :用谷氨酸生产菌的油酸缺陷型 , 培养过程中 , 有限制地添加油酸 , 合成有缺损的膜 , 使细胞膜发生渗漏而提高谷氨酸产量。 • 甘油缺陷型菌株的细胞膜中磷脂含量比野生型菌株低 , 易造成谷氨酸大量渗漏。 应用甘油缺陷型菌株 , 就是在生物素或油酸过量的情况下 ,
的制作和观察 练习:血涂片的制作、观察 实验观察:心脏解剖的方法和结构的观察;鱼尾鳍毛细血管的观察;观察前臂静脉及体验静脉血的单向流动 2课时 实验:测量脉搏和血压 学生实验:解剖猪的心脏 1课时 第三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建议 制作血涂片实验,让学生初步掌握涂片技术,另外还请注意:将血滴滴在载玻片中间偏右约在载玻片的 1/4处;另一载玻片作为推片
系统 ( H2CO3HCO3) • 特点:人体最大的缓冲对 –细胞内外都起作用 –占全血缓冲能力 53% 、血浆 35% 、 红细胞内 18% H+ +HCO3 ↔ H2CO3 ↔ CO2 +H2O HCO3/H2CO3比值趋于正常 CO2呼出体外 其它缓冲对 • 磷酸氢盐缓冲系统:细胞外液含量少,占全血 3%;主要对肾排 H+过程起较大作用 • 血红蛋白缓冲对 – 氧合血红蛋白缓冲对
2020/1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35 1.单糖的合成 ① 6磷酸葡萄糖( G6P) 的合成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合成单糖的主要途径是葡萄糖异生成途径,用于合成 G6P的各种前体物质( 如 TCA环的中间代谢物和生糖氨基酸 His、 Gly、 Ser、Glu、 Arg、 Asp、 Thr等 ),均汇集到这条途径合成 G6P。 2020/1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36 TCA
拉伯糖,虽然可以被不少微生物利用,但常有适应现象。 即它们或以自己独立的途径降解,或经转化后进入葡萄糖降解途径。 如核糖在激酶催化下生成 R5P, 即可进入 HMP和 PK途径。 阿拉伯糖在异构酶的催化下生成核酮糖,然后再磷酸化生成 Ru5P,即可进入 HMP或 PK途径。 2020/11/4 张星元:发酵原理 30 木质纤维水解物中有 40%是木糖,木糖可以经木糖醇而转化为木酮糖
選用植物性食物(如核果、黃豆或其他豆類 ) 、魚及家禽。 代謝症候群的飲食治療 4 • 以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取代部分醣類:三酸甘油酯 ↓ 、總膽固醇 ↓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 • 以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取代飽和脂肪酸: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胰島素阻抗 ↓ (油脂> 37%時無效 )。 • 避免 反式脂肪酸 :避免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避免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三羧酸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转化的枢纽 柠檬酸、谷氨酸 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葡萄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有两种形式:直接产生 ATP;生成高能分子 NADH或 FADH2,后者在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并产生 ATP。 (1)糖酵解: 1分子葡萄糖 2分子丙酮酸,共消耗了 2个 ATP,产生了 4 个 ATP,实际上净生成了 2个
R=H NADP+: R=PO3H2 递氢体作用: NAD++2H NADH+H+ 维生素 B2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FAD) 递氢体作用: FAD+2H FADH2 四、三羧酸循环 (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循环) 三羧酸循环的 化学历程 三羧循环及葡萄糖有氧氧化的 化学计量和能量计量 三羧循环的 生物学意义 三羧酸循环的 调控 草酰乙酸的回补反应 (
磷酸脱水酶, KDPG醛缩酶 相关的发酵生产:细菌酒精发酵 优点: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 缺点: pH5,较易染菌;细菌对乙醇耐受力低 葡萄糖三条降解途径在不同微生物中的分布菌名 EM P ( % ) H M P ( % ) ED ( % )酿酒酵母 88 12 —产朊假丝酵母 66~81 19~34 —灰色链霉菌 97 3 —产黄青霉
,如果在分支点以前的一个较早的反应是由几个同功酶所催化时,则分支代谢的几个最终产物往往分别对这几个同功酶发生抑制作用。 • ( 2)协同反馈抑制: 指分支代谢途径中的几个末端产物同时过量时才能抑制共同途径中的第一个酶的一种反馈调节方式。 • ( 3)合作反馈抑制: 系指两种末端产物同时存在时,可以起着比一种末端产物大得多的反馈抑制作用。 • ( 4)累积反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