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 ) =9 二、进行练习 完成第 1题。 ( 1)课件出示第 1题三组题,学生在书上算出每组题的得数。 ( 2)比较每组中两道加法算式,看看有什么联系。 完成第 2题。 ( 1)课件出示第 2题情境图。 ( 2)请两个学生进行示范,介绍游戏方法。 ( 2)组织游戏: 两人一组,一人按顺序报题,一人说得数
两条恶龙在潭底翻滚起几丈高的浪花, 一会儿 . . . 腾空而起, 一会儿 . . . 又沉到水里。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真吸引人 热情好客的老乡 花园里的花开了,有 、 、 、 ,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喜讯好像 飞遍四面八方 我们一起加油,好吗。 来到训练场可要努力哟。 2 实践小天地 一、相信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是最棒的。 榆 树 我喜爱花草树木,但在众多的花草树木
国家所算得的圆周率的准确程度,可以作为衡量这个国家当时数学发展水平的指标。 ” 我国的祖冲之求得的圆周率成果领先世界近( ) A. 100年 B. 700年 C. 1000年 D. 1700年 18.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 , 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 下 列科学巨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 ) ① 《水经 注》 ② 《九章算术》 ③ 《齐民要术》 ④ 《伤寒杂病论》
位上怎样写。 怎样读。 各位呢。 ( 3) 师在计数器上面拨出 :这个数是由什么组成,读作什么。 预设 A:有学生会读,就让他说出怎样读的。 为什么这样读。 预设 B:没有学生会读,师问:这个数是由( )个千组成的,怎样写。 怎样读。 哪几个数位没有。 怎样写呢。 怎么读。 出示例 3 的 3 幅图,请学生思考:我们读写千以内的数的时候都是从哪个方向开始的。 末尾有 0 的时候,我们怎样写。
系起来,就有了具体的含义,图形的放大、缩小有助于学生形成比例的概念。 教学目标: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放大或缩小;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的项和内项、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42页例题 3。 ,并将计算结果填写在教材上。 ,发现规律。 ( 1)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 (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教师:将下面两题分别和第一题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小组内和同学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会有以下发现:被除数相同,除数乘 2,得到的商等于原来的商除以
,而且每年都需要这样的统计,检查我们的这份表格,还缺了什么呢。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表名和日期。 服装厂的看到这张统计表,会明白哪些问题。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分段整理的 方法进行统计 二、联系实际,巩固练习 其实我们身边用分段的方法来整理的现象是很多的。 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比如成绩: 90 多分的为 A, 70 多、 80 多的为 B, 60 多的为 C, 60 以下的为 D„„
,否则会影响过滤速度,(简称“一无”)而且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2.过滤时,盛浑浊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使液体沿玻璃棒流入过滤器。 玻棒下端轻轻斜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以免弄破滤纸。 过滤器中液体要低于滤纸边缘,否则,液体就会从滤纸和漏斗壁之间流下,达不到过滤的目的。 漏斗下口要紧靠下面烧杯的烧杯壁,使滤 波沿烧杯壁流下,不会向四周飞溅,而且提高过滤的速度。 以上即为过滤操作中的“一无二低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Y/X = K(一定) 交流: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 Y 比 X 的比值 一定,我们就说 X 和 Y 成正比例。 五、巩固练习 完成第 63页“练一练”。 学生独 立思考并作出判断,要用完整的语言说出判断的理由。 完成练习十三第 1题。 ( 1)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 (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碾米机的工作时间和碾米数量成正比例
形黑褐色斑。 尾端有角质环,运动时能发出声音,故称为响尾蛇。 分布于北美洲。 南美洲也有近似种。 响尾蛇捕获到猎物后,它的毒牙会迅速地将毒液注入猎物体内,并不马上把猎物吞下,而是放猎物逃走,过一段时间后,响尾蛇再去追获和吞食猎物,请大家想一想,响尾蛇可能是根据什么标记追寻猎物的呢。 学生讨论 资料信息 响尾蛇的视力不好 ,他的眼只能感受可见光 ,而不能看清物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