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穗
稻穗颈瘟的防治误区
1、轴与稻穗连接部位上的稻瘟病。 稻穗颈是将稻叶制造的光合产物输送到穗部的必经之道,也是稻株最易感染稻瘟病的部位。 始穗后,叶鞘松弛,为稻瘟菌侵入开了方便之门。 同时穗轴刚伸长时穗颈部位比较幼嫩,是稻株最薄弱的地方。 对于一些感瘟品种或抗性较差的品种,稻瘟病菌很容易从穗颈节侵入而染上稻瘟病。 染病后,随着病菌的繁殖和危害,穗颈节坏死,输送到穗子的养分通道便被阻断,于是形成白穗或瘪粒的稻穗
早稻穗颈瘟发生预报和防治意见
月下旬末和六月上旬雨天特别多、雨量大,很难进行露晒田,形成了田间湿度大、气温适宜的病害发生流行环境;此外部分田块偏施氮肥,稻株疯长,叶片宽大披垂,在水稻生长后期稻株还恋青柔软,田间通风透气性差,叶瘟也较严重,目前叶瘟仍在进一步发展,预示着穗瘟将流行。 据我站 6 月 5 日调查,沙头镇沙头村迟熟种叶瘟:最高病叶率 最低 平均 情指数最高 低 均 平镇调村中熟种叶瘟:最低 平均 病情指数最高 低
如何防治晚稻穗颈瘟
2、一片叶)全展后,要连续几天进行田间调查,当有 50%左右的植株开始破口吐穗时就要用药。 也有些农户想等以后病虫防治时一起用药,结果贻误了防治适期。 对于晚稻而言,保穗战役要服从于穗颈瘟的防治。 一般操作方法是:抓住破口始穗期,实施保穗战役,将稻瘟病、二化螟、纹枯病、稻飞虱、细菌性条斑病等病虫一并列入防治对象,把其对口农药混合(不能混合的除外)配成药液进行聚歼,齐穗期再防治一次穗颈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