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
1、我国农村一直有放鸭下田的习惯。 农民下田时,顺便把自家养的鸭子赶到田里去吃虫吃草,以节省一部分喂鸭的饲料;到了傍晚,又把鸭子赶回家圈起来。 但是,鸭稻共生的耕作系统与之有很大的不同。 鸭稻共作是把鸭子全天候地围养在稻田里,在插秧后 10 天左右就把雏鸭放到四周围着网的水田,每亩约放25 只,鸭群自此留在稻田里觅食,直到禾苗抽穗灌浆时才把长大的鸭子赶上来;待稻谷收割后
田施肥基肥秧田起畦后在畦面撒施经打碎过磷酸钙每亩 2025 公斤。 氮化钾每亩 710 公斤在有机肥少土质较贫瘠的秧田秧畦上增施 57 公斤硫酸铵然后将肥煤油料耥入泥中播上稻种追肥水稻种子从播种到起苗要追施肥 23 次第一次在秧田三叶期亩施尿素 斤,或其它氮肥 57 公斤加水 200 倍溶解后喷施第二次在移栽前 47 天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这次施肥叫起身肥或秧根肥。
1、工养殖的蛙类异军突起,已逐渐替代天然蛙类而走上餐桌。 蛙类系稻田中害虫的天敌,而害虫为蛙类的天然饵料,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 按下法在稻田养殖青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获取喜人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 一、稻田改造选择地域宽阔,通讯、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 高的密网把稻田围起,在进、出水口设置铁丝网,以防青蛙外逃。 加固加高田埂。 在稻田中央挖出 1 个占稻田面积 1/5
县三仙湖镇利群村 2 组村民经过几年的生产实践,摸索出了稻田施用米糠(加工大米产出的副产品)能增产的经验。 有兴趣的农民不妨一试。 在水稻田间施用米糠,具有节省肥料、抑制杂草生长、改善稻米品质、提高水稻产量等作用,每 667 平方米稻谷产量平均增产 12%15%。 施用方法:在水稻秧苗移栽后 7 天10 天(秧苗返青期),每 667 平方米稻田用米糠 150 公斤,与秧苗返青肥(一般每 667
飞虱田间虫量有两个来源,即上代本地飞虱产卵繁殖和迁飞中的飞虱落地成灾,因此在防治工作中测报要做到准确及时,在药剂选用上应当长效内吸性农药与速效熏蒸、触杀性农药配合施用,具体方法如下:0002000 头以内的田块,应当在低龄若虫期(三龄以下)667平方米(1 亩)用 25%扑虱灵(噻嗪酮)可湿性粉剂 4550 克或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20 克兑水 50 公斤均匀喷雾
1、、网箱设置早稻收割后,选择水源有保障,水质无污杂,且注水、排水方便的稻田,加宽加高田埂,使蓄水深度达 1 米左右,面积可大可小,从方便管理考虑,一般选择面积为 3 亩5 亩的稻田。 网箱用密眼聚乙烯网片缝制,面积约 15 平方米,长方型,规格为 10 米,箱高 ,其中水上部分 50 厘米,水下部分 70 厘米。 网箱以单排或多排并列设置,每列相隔 1 米2 米,网箱中种水花生供黄鳝栖息
草与水稻植株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给水稻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使用化学除草剂除草既能有效地解决草害问题,又能减轻劳动强度,已成为防除水稻杂草的主要方法。 施药适期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是移栽秧苗后 7 天10 天出现第 1 次萌发高峰期,此批杂草主要是稗草、千金子等禾本科杂草和异型莎草等一年生莎草科杂草。 移栽后 20 天左右出现第 2 次萌发高峰期,这一批杂草以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为主。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田套播油菜是一项轻型、简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仅免除了育苗、耕作、整地、移栽等工序,而且解决了水稻成熟期偏迟,影响直播油菜安全越冬的问题。 在常规栽培情况下,稻田套播油菜只要配以相应的栽培措施,能获得与移栽油菜相似或更高的产量,并能遏制水稻秸秆焚烧,促进稻草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几年实践证明,稻田套播油菜一般每亩可节省用工 3,节本增效
1、农业技术全集之植,菱科,一年生水生草木植物。 其肉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果菜,又可作粮食,并适合加工制粉或作糕点等原料。 稻田菱角的栽培技术如下: 1、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适应性强、抗高温的两角扒菱,该品种表现生育期 180 天左右,每亩产量 400500 千克,果形大,两角粗而长下弯,品质好,淀粉含量多,成熟时果柄不易脱落。 2、播种 期 在天气稳定在 12以上时播种
1、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较高的香瓜种植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但香瓜是一种最忌连作的作物,连作后枯萎病、炭疽病等土传病害发生严重,造成香瓜减产,甚至绝收。 合理轮作是香瓜优质,高产,高效的重要保证。 旱地轮作需间隔 810 年,稻旱轮作需间隔45 年。 近年来由于旱田除草剂阿特拉津、乙草胺等的过量使用,严重地影响了香瓜移栽的成活率,降低了香瓜的产量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