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
圆柱。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实物,仔细看一看。 ① 先看一看,你认为它有几个面。 ② 再摸一摸每个面有什么特征。 ③ 然后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手中的实物和同学的实物有什么特点。 教师巡视解答疑惑。 汇报观察结果: 谈话:谁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先指名学生拿着实物到前面介绍自己的发现,再指名不拿实物说发现。 师生及时共同进行评价) 谈话:你是怎么知道上下 2 个面大小相同的。 指名说
D、 可你是未成年的公民,得接受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呀 ! 1 解释下 面对话中画线的俗语。 ( 2 分) 甲 : 这 一段我怎么看不懂呢。 乙:“ 书 读百 遍 其义自见 ”,你 还是多读几遍吧。 解释: 1写出下列对话中画线短语在语境中的意思。 ( 2 分) 甲:最近,你 的汉语成绩一个劲儿地 走下坡路 ,为什么呢。 乙:我妈出国,我爸住院。 哎。 走下坡路: 1根据下面的一段对话,回答问题(
运用课件展示学生的答案并出示“间色”定义。 4. 播放图片,比较两幅作品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意境。 对比色 的 定义 及其搭配的特点。 邻近色 的定义及其搭配的特点。 5. 表现形式 网格填色法 抽象形填色法 装饰画法 写实画法: 生活情景表现的方法 学生总结: 橙、黄、蓝、绿、紫、粉等
说这袋红枣重 1 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 2 千克、 3 千克、 4 千克、 5 千克吗。 „„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 1 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 1 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 1 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 1 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 1 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 1 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
立剪开商标纸展开,再观察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接头处忽略不计。 ④ 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愿意上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发现。 指名上台拿着学具汇报,生。 (师再追问:通过刚才同学的汇报,我们知道了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呀。 学生回答,师适时板书) ⑤ 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再次追问:为什么。 (补充板书) ⑥ 小结: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
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三 .按要求写词语。 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公而忘私 望而生畏 取而代之 死而后已 华而不实 铤而走险 方位词的成语:东山再起 南辕北辙 东鳞西爪 南征北战 左顾右盼 四前想后 上行下效 中流砥柱 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众所周知 家喻户晓 人尽皆知 驰名中外 名闻遐迩 举世闻名 四 .积
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 3)集中分析评讲。 练习二第 8 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练习二第 9 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练习二第 10题 (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 2)提问:这个 “博士帽 ”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么形状的。 前轮滚动一周所形成的面的大小相当于前轮的哪一部分面积。 接下来学生独立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 3 题。 引导思考:水桶底部的铁箍大约长 分米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 求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分米就是圆柱水桶的哪些面的面积之和。 这个水桶能盛 120升水吗。 要拿什么和 120升比较。 学生自主完成。 练习与应用第 4 题。 联系实际解决问题,要求得数保留整数。 四、课堂小结
C、 无法判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D、 错误,大人和青少年都需要,而青少年时期是培养自立意识的关键时期 下 列有利于培养独立自主的是( ) A、 小明每天早晨六点起床早读,不需要父母督促 B、 小王一碰到难题就想参考别人的作业 C、 小张做完作业后总让父母收拾书桌和课本 D、 小严做什么事老拿不定注意,总想问别人的意见 下列对自主的理解不正确是( ) A、 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B
加强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理解。 做 “练习四 ”第 6 题。 出示第 6 题的图。 引导分析:根据图示的各 个立体图形的底面直径与高, 寻找与圆锥体积相等的圆柱, 可以从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推理出体积相等的圆柱与圆锥,如 果底面积相等,圆锥的高是圆柱的 3 倍圆柱的高是圆锥的 1/3;如果高相等,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 3 倍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 1/3。 还要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