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学 “太学”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 “郡国学”。 ② 措施: 二、东汉 王春艳课件 2020版 光武中兴 ① 背景:经济凋敝、满目疮痍 ②措施: ③影响: 平息了西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全国呈现较为繁荣安定的景象 ④隐患: 对贵族官僚和地方豪强妥协,原先的社会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练习册 P23:一 / 3 二、东汉 比较 “ 文景之治 ” 与 “ 光武中兴 ” 共同原因 : •
” ——《 魏书 任城王澄传 》 从平城到洛阳 问题 4: 孝文帝为何一定要迁都洛阳。 钱穆: “ 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的稳静状态,南北部的融洽;首都居在中央,全国国力自由伸舒的和平状态。 …… 三国以来仍为 全国的文化中心。 ” 《 悲平城 》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 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纥干山头冻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 魏书 祖莹传 》 迁都洛阳的原因 彻底学习汉文化
数民族汉化典型) 北魏孝文帝改革 背景 :北魏巩固统治,立足中原的需要; 北方民族大融合趋势 内容: 规定官吏俸禄,严禁贪污 ① 政治方面: 三长制 ② 经济方面: 均田制 土地分给农民,农民交税 ③ 文化方面: 迁都洛阳,推行 汉化政策 P48 作用: 加快民族融合进程,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民族融合的 特点 ,意义 P49 江南得到开发 原因
西域传 》 也记载厂当时西域康国、史国、米国等,都曾向宫里送胡旋女的事。 胡腾舞 作者抓住了舞蹈动态中最优美的一瞬,使挥袖旋转的舞姿凝固下来。 舞者高鼻深目,留有络腮胡须,其形象是典型的西域少数民族长相。 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 醉却东倾又西倒,双靴柔弱满灯前。 环行急蹴皆应节,反手叉腰如却月。 ” [“胡腾儿 ” , 《 全唐诗 》 卷二八四 ]除了 俯仰腾跃
们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人类最先利用的金属是铜,青铜是人类炼成的第一种合金 )。 夏,商,西周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 (三)青铜时代 •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 • 商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期。 商朝的青铜冶炼和铸造工艺日趋成熟,青铜铸造、生产规模大。 • 商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 • 礼器为主:专用于王室和贵族的礼典、祭祀等重要活动。 •
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 一、春秋时期 王室衰微、诸侯内乱, “ 四夷 ” 乘机内迁;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民族部落方国,各民族融合,扩大了中华民族的聚合范围。 本来属于 “ 四夷 ” 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二、战国时期:七国疆域内的各少数族与华夏族趋向于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交往十分密切,大多逐渐与华夏族融合起来。 三长制规定: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
史实的基础 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 阶级分析 的观点和方法,这同时也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历史的最起码要求; 历史环境 中去考察,不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而苛求于古人; 给出结论性的评价 ; ,力求全面、客观、准确。 ⑴ 积极方面: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符合人民的愿望,也适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统一货币、度量衡
,常常限于被动挨打局面,秦孝公即位后,立誓变法图强,奋起直追。 任用商鞅,进行改革。 (出示文献选读材料,学生归纳变法内容)商鞅先后实行了废除井田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农耕、建县制和什伍连坐等一系列法规,并且严格贯彻。 孝公死后,商鞅因奸人陷害惨遭五马分尸,但人亡政不息,他的改革制度得以继续,秦国也因此由弱变强,后来居上。 练习与测评 1:人们常说,先进可以变成落后,后来者也可以居上。
周亚夫 汉初 为何能形成布衣将相的政局呢。 ①、战国时各国变法,奖励耕战等。 ②、陈胜吴广起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③、汉初皇帝群臣,来自社会下层。 西汉初年的将相及其出身一览表 姓名 官职 出身 萧何 相国 县吏 曹参 相国 县吏 陈平 丞相 游士 周勃 太尉 吹鼓手 樊哙
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的诗人为例,论证 “ 文艺作品应是时代的作品 ” 这一观点。 练习与测评 初唐: 王勃,力纠前人之弊,初启一代新风,与唐初贞观之治有关。 盛唐: 李白诗作感情炽烈,想像丰富,比喻生动,手法夸张,极具艺术感染力。 凸显盛唐情景。 中唐: 白居易主张诗歌创作应与社会现实结合,发挥讽谕的功能,其作品明白流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