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尚书省(负责执行) 六部:吏部(掌铨选考核)、礼部(掌礼仪科举) 兵部(掌兵籍军令)、刑部(掌司法刑狱) 户部(掌户籍财政)、工部(掌工程营造) 三省长官都是丞相 三、科举制度 含义: 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形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 发展: 开创于隋朝,健全完善于唐朝。 基本内容: 考试形式 —— 分为 制举 (临时设置的皇帝特旨召试)和 常举 (定期考试,科目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书
也。 ” ——唐太宗 以上材料反映了唐朝出现贞观之治的背景是 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掌握的知识,谈一谈你对“贞观之治”的看法。 材料一 贞观初年,县令裴仁轨犯了轻罪,唐太宗要处以斩刑,殿中侍御史李乾佑奏曰 :“法令者,陛下制之于上,率土尊之于下,与天下共之,非陛下独有也。 仁轨犯轻罪而致极刑,是乖画一之理。 刑罚不中,则人无所措手足,臣忝宪司,不敢奉制。 ”唐太宗后来收回成命。 ——编摘自
隋朝 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二十七年(1906)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 中国通史 科目: 明经, 进士 两科最重要 方式: 制举,常举 目的 : 选拔官员 分科考试 选拔官员 的制度 登科后 唐 孟郊 •七言绝句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二:科举制 • 比较: 秦汉: 察举制,征辟制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隋唐: 科举制
使唐朝的发展得以继续 三、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 ( 1)唐玄宗的统治 革除弊端、好贤纳谏 重视生产、减免徭役 ( 2)评价:政治清平、社会安定、 经济高度繁荣,史称 “ 开元盛世 ” 四、安史之乱
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与末标记的细菌混合 搅拌、离 心 上清液 无 放射性 细菌内具 放射性 高 • 实验现象分析: • 现象: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细菌体内无放射性 • 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 现象:标记噬菌体 DNA,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带有放射性。 • 结论: DNA进入细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是 DNA. • 此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不能
轴突; terminal 末梢; myelin sheath 髓鞘; Schwann’s Cells 施旺氏细胞 轴突 髓鞘 神经 血管 成束的神经纤维 神经冲动传导 ( 1)双向性; ( 2) 刺激 → 膜电位变化 → 电位
的分析 , 认识唯物主义观点的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②学生体会爱护自身各感觉器官的重要性和持久性。 3. 重点 各感受器的结构与功能 4. 难点 视觉与听觉的工作原理 二 、 教学过程 动物体对信息的传递和调节首先必须获取信息。 提问:你有哪些器官可获得哪些方面的信息。 这些器官根据获取外界刺激物的类型分成两大类:物理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 一 、 物理感受器 A皮肤感受器 阅读书本后
4个精细胞 二、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减数 I 减数 II 减数 II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复制 复制 二、课堂教学设计 ( 第一课时) 2n=4的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有没有染色单体存在,染色体数目是多少。 1个 2n=4的精原细胞
液 放射性很高 细菌内 无 放射性 被32P 标记的噬菌体 与末标记的细菌混合 搅拌、离 心 上清液 无 放射性 细菌内具 放射性 高 实验现象分析: 现象:标记噬菌体蛋白质,细菌体内无放射性 结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现象:标记噬菌体 DNA,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也带有放射性。 结论: DNA进入细菌体内,起遗传作用的是 DNA. 此实验能否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纺锤体解体;赤道板 → 细胞板 → 细胞壁 各时期特点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 色 质(体 ) 纺 锤 体 核 变 化 染色质 → 染色体 染色体 染色体 → 染色质 染色体 核膜核仁 消失 无核膜 无核仁 无核膜 无核仁 核膜核仁 重新形成 出现 存在 存在 消失 有丝分裂的有关数目变化表 有丝分裂各时期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体 形态变化 染色体数目(个) 染色单体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