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课
( ) A. x=2 B. x=3 C. x=32 D. x=48 (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 480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 4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6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 65 4+4x=480 B. 4x=48065 C. 65+x=480247。 4 D.( 65+x) 4=480 ( 3)六( 1)班植树 68棵,比六(
试输入以下字符 @ % ? “” 分层练习:输入以下字符: „„ —— 老师: 巡视,辅导 课堂练习小结: 我们发现,按住键不放,敲双字符键,就会显示键帽上方的字符,所以我们 把键叫“上档键” ,它使我们能够“一箭双雕”。 小提示:如果敲一下键就松手,再敲双字符键,就没有这种功能了。 想一想: 为什么要安排两个呢。 什么情况用左边的, 什么情况用右边的。 用 哪根指头敲它更合适。 二
(板书课题:练习八) 二、基础知识训练 完成练习八第 1题 指名口答 完成练习八第 2题 独立计算,同时板演。 做完后同桌互相批改,再集体批改板演题。 注意提醒学 生用乘法验算
吗。 请学生们打开练习本看一看,练习本上的两条直线会相交吗。 追问:长方形两条对边,练习本的两条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都有什么样的特点。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 ⑵提问:长方形对边延长的直线,横格线所在的两条直线,书上的两组图形,都有什么共同特点。 追问:再来看一看,长方形对边延长 成的直线在同一平面内吗。 ⑶小结: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演。 ( 3)集体订正。 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3 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5 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 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
A. x=2 B. x=3 C. x=32 D. x=48 ( 2)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 480 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经过 4 小时相遇.已知客车每小时行 65 千米,货车每小时行 x千米.不正确的方程是( ) A. 65 4+4x=480 B. 4x=48065 C. 65+x=480247。 4 D.( 65+x) 4=480 ( 3)六( 1)班植树 68 棵,比六(
解决,指名板演。 ( 3)集体订正。 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 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3 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 15 盆花平均排成 5 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6 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
学生独立完成。 提醒学生思考:第 2 小题十位上为什么是 0。 第 4 小题个位上为什么是 0。 练习九第 2 题 分组讨论比较。 第一组:这两题商里的 2 个 0 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不同。 第二组:这两题 的末尾为什么都是 0。 为什么第 2 小题有余数。 第三组:这两题商里的 0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三、解决问题
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注意三个定语) 组织学生讨论: 秦国为什么能够统一中国。 主要从经济、政治、和嬴政个人的才能的角度去分析。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秦王嬴政的个人才能突出。 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统一策略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要知道“四年级二班平均每人借书多少本 ?”可以怎样列式 ? 指名口答,弓 I导学生列出算式 252247。 36= ( ) (2)探索“ 252247。 36”的笔算方法。 ①提问: 252247。 36 可以怎样试商 ?为什么要把 36 看作 40试商,你估计商应是几 ? ②独立尝试。 让学生根据估计的商,试着算一算。 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