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方法。 74页“复习”第 9 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集体交流,理解“四周围上篱笆”指的是求苗圃的周长。 三、综合运用提升 74页“复习”第 10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多长的木条”指的是长方形的周长,“多大的玻璃”指的是长方形的面积。 让学生列式解答,得出: 周长:( 100+60) 2=320(厘米) 面积: 100 60=6000(平方厘米) 74页“复习”第 11 题。 课件出示图片
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装置不同的原因 复习久知识为新知识做好准备 引入 复习能够生成二氧化碳的例子 2分钟 碳在氧气中燃烧、碳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等都可以生成二氧化碳,我们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能否利用这些反应。 根据前面学过的实验室制取 O2 的方法,设计实验室制取 CO2 的思路是什么。 思考并讨论: 这些生成的二氧化碳不能应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讨论回答: 应从使用的药品、原理、装置
(2) 87 386 (3)59 47 + 37 247。 95 (4)( 49 + 56 - 13 ) 18 (5)36 34 - 3247。 14 (6)1912 314 - 314 (7)( 14 - 18 ) 25 + 35 (8) ( 52 - 43 )247。 56 + 103 (9)(1- 23 247。 23 ) 1514 (10) ( 54 - 34 53 )247。 192
得怎样放球就公平了呢。 (比如……一句话:要红球和黄球一样多。 ) 各组按照本组的商定,摸球并做好记录 交流:出示一张表格,分别填入各组的数据 组数 红球个数 黄球个数 摸到红球的次数 摸到黄球的次数 哪方赢 1 2 3 4 5 6 合计 观察这份表,你发现了什么。 再来说一说:你认为怎样放的球,做这游戏是公平的。 举例说明。 老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继续添上 1个蓝球 讨论:公平吗。 为什么
跟同学交流。 提问:小朋友把它们分成了几类 ?说说为什么这样分呢 ? 学生交流分的结果及想法,逐步达成共识,分成四类。 识形体。 引导: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这些积木, (一起感知长方体 )我们把这一类形体叫做 “ 长方体 ” , (出示立体图形 )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积木。 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名称和图形,取出相应的积木。 引导:你想给另外的几类积木分别取个名称吗 ? 学生大胆猜想并认识 “ 正方体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写出碳酸分解的化学 反应 方程式 : 归纳: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 ,制取装置包括 和 两部分。 该实验中应该用到的仪器是:
括号里应该填什么。 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72页“练习九”第 2题。 第( 1)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提问:周长用的是什么单位,面积呢。 明确:周长用的是长度单位,面积用的是面积单位。 第( 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72页“练习九”第 3题。 让学生读题,理解花边指的是正方形台布的周长。 三、综合练习
越高,看到的桃子越()。 二、尝试练习 画出夜晚路灯下秆子的影子。 思考:同样高的杆子离灯越近,它的影子就越( )。 三、巩固练习 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 ( 1)客车行驶到某位置 1 时,司机能看到建筑物 B,如果继续 校对 启发学生将眼睛抽象成数学中的“点”,将视线抽象为数学中的“线”,要鼓励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实际动手画一画,画出草图。 在此过程中
三角形的面积吗。 (练习二十第 3 题 ) 动手操作:画出已知底的高。 指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其余学生作点评。 教师在以上图形中填入底和高的数据,学 生口答三角形面积。 2.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第 4 题。 (1)引导分析:要求种这片草坪需要多少钱,必须先求什么。 (2)学生讨论后交流。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相互订正。 2.教材第 93 页练习二十第 6 题。 (1)组织学生读题
猜谜语并简单阐述理由 创设情境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并板书) 课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学生 阅读课本指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 药品和反应原理 (板书) 一、 药品及反应原理 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原理: CaCO3+2HCl=CaCl2+CO↑ +H2O 了解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过渡)我们已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