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
北纬 100 西 北 低 A 30 20 10 50 40 30 B 160 170 180 20 30 40 C 110 120 130 40 30 20 北纬 40度 西经 20度 南纬 30度 东经 170度 北纬 40度 东经 120度 1:5000 仔细观察,请找出以上三种地图中所具有有哪些要素呢。 1: 5000 地图上 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为 50米。 1: 60 000 000
云雾状 气体与 尘埃微粒 二 天体系统 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 地月系 (earthmoon system) 太阳系 地月系 (solar system) 银河系 太阳系 (Galaxy) 银河系 河外星系 (extragalactic system) 1总星系 2 3 4 5 6 7 天体系统级别图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 2020多亿个恒星系 地月系
很生动的描述。 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 二千三百多年前 ,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月面上的地影是个圆弧 如果地球是方的,那么笔就不会消失,如果地球是圆的,那笔尖先消失 还有什么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 J:\科学教学资料\CH3\PIC\1\麦哲伦 认识地球 地球数据 平均赤道半径为 6378. 14千米 极半径为 6356. 76千米 赤道周长和子午线周长分别为
/S 7月初(远日点) ㎞ 57′/d ㎞ /S 黄赤交角 自转 公转 地球的 绕转中心 地 轴 太 阳 绕转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图) 大西洋 ② 板块 相撞挤压 : 形成 山脉 A、 大洋版块和大陆版块相撞 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图) B、 大陆版块和大陆版块相撞 巨大山脉 喜马拉雅山 (图) 形成 形成 back 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概念 裸露地表的岩层,它们有的是倾斜弯曲的,有的是断裂错开的,这些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构造类型与地貌 ( 1) 褶皱 (
改变,从厌氧生活发展到有氧生活, 促进了生物的进化发展,约 15亿 ~10亿年前出现了大量的真核植 物,后又逐渐形成多细胞生物,并开始出现有性生殖方式;约在 6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 其次,随着氧浓度 提高, O2=O3,大气外层出现臭氧层,对宇宙射线和阳光中的紫外 线有屏障和过滤作用,对保护生命体有十分重要作用, , 原始陆地植物出现。 ~,大西洋和印度洋形 成
据推测,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自转的周期仅有 4 小时。 现在已经计算出在各时期地球自转的周期(见下表) 赤道 60o N 30o N 地心 北极 15o 15o 15o P P
宙的内容(阿波罗登月计划等),结合教师的讲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 通过读太阳系结构示意图(图 13),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及与其他行星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观察和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示意图、数据表、多媒体课件演示等方式,了解宇宙的物质性(天体),宇宙的运动性(天体系统),从而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地球观和自然观。
就悬挂在这个天球中央。 思考:天球上肉眼可见的天体有哪些。 第四页思考(一、 二 ) 天体既然那么遥远,何以确定它们的距离呢。 (阅读第四页材料) 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和运动 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变化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恒星星空图象稳定。 人们按恒星在天球的形态把全天划分为 88个区域。 (即 88个星座) 二、恒星星空每日 绕天轴 旋转一周,带动所有天体每天呈现东升西落运动。 天轴是地轴的无限延
春分曰和秋分曰太阳直射赤道,昼夜平分。 中纬度地区 :正午太阳高度 ,夏季高 ,冬季低 夏至日最高 , 冬至日最低 例:北纬 30176。 时 176。 季节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二、关于实践活动设计 • 案例( 1) 测定太阳高度 [实践目的 ] ( 1) 观测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 , 总结变化规律。 ( 2) 测量当地某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