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二)实验部分 研究电流的影响 • 器材: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电磁铁。 • 连接方式:串联。 • 电路图与实物图 • 因为 只用一个电磁铁 , 可以保证匝数不变 (二)实验部分 通过滑动变阻器 ,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电流 做笔记,记下电路图 (二)实验部分 同一个电磁铁,所以匝数保持不变。 我们发现, (结论一) 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回形针少 回形针多 刚才用了这个电路
2) .引导学生选择实验器材及讨论器材的摆放,分析各个器材的作用。 ( 3) .利用实验表格引导各小组先确定好本组实验时物体应摆放的位置(即物距) ( 4) .引导学生观察表格,明确实验观察和记录的项目。 进行试验 (1)、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强调各小组要分工合作。 (2)、在学生观察不到虚像的情况下指导学生如何观察。 实验结论 u2f 时, 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 u=2f 时,
个球在同一瞬间砸向地面 .这个简单的实验用最直接的方式向人们证实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性,并且也是亚里士多德的落体理论第一次受到的挑战.后来,波义耳用真空容器证明了铅弹与羽毛下落一样快,进一步证明了伽利略观点的正确性. 其中①是 ,② ,③是 . 【 例 2】 如图所示, 黄果树瀑布高 68米,宽 81米 .很远就能听到瀑布的声音 . 瀑面上水汽飘然,若逢适当的阳光照射还可形成迷人的彩虹.
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仍处于静止,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 ) A.与压力成正比 B.等于水平拉力 C.小于滑动摩擦力 D.在物体上叠放另一物体,该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2. 用手握瓶子,瓶子静止在手中,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手对瓶子的压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B手对瓶子的摩擦力恰好等于瓶子的重力 C手握得越紧,手对瓶子的摩擦力越大
赫兹,简称赫,符号是 Hz。 问:频率和周期有怎样的关系。 ( T= 1/f) 说明:我国使用的交变电流,频率是 50 Hz 三、交流的有效值 说明:交变电流有电压最大值和电流最大值,但如果按照峰值来标志交流的大小,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 例如,在计算用电量时,如果用峰值计算,所得结果必然超过实际用电的数值。 因此在描述交流的电压、电流时,要找一个合理的数值,这就是交流电压、电流的有效值。 问
目标篇 导航篇 预习篇 考点篇 栏目链接 (3 ) 解析: 选车的方向为正,人跳出车后,车的动量为 M v ,人的动量为 m ( u + v0) ,由动量守恒定律 ( M + m ) v0= M v + m ( u+ v0) 即: (6 0 + 4 0 ) 2 = 60 v + 40 ( - 4 + 2) 解得: v =143 m / s . 解析: (1 ) 没有注意矢量性; ( 2 )
这是一种时尚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解析: 在运输柴油、汽油时,由于上下、左右颠簸摇摆,造成油和油罐的摩擦而产生静电,汽车轮胎导电性能不好,难以把静电导入大地,安装铁链的目的就是避免静电的积累. 答案: C 变 式 迁 移 情景导入 课前导读 知识解惑 栏目链接 1 . ( 单选 ) 高压电气设备的金属元件,表面要很光滑,这样做的目的是
二、能源发展历史 人类社会前进的每一步,都和能源息息相关,可以说,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开发的、利用能源的历史。 接下来我们沿着能源的轨迹来看一看人类文明进步历程。 课前老师 已经让大家分组收集资料了,下面我们结合书本分小组汇报讨论人类发现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 火的利用 提出问题:原始人钻木取火伴随能量转换吗。 在摩擦取火的一段漫长岁月里人类又逐步学会了使用畜力、风力驱动车船,也取得进步
3分别表示电路中 0、 3 各点的电势,用 U0 U1 U2 U03分别表示 0与 1与 2与 0与 3的电势差。 引导学生推导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学生阅读教材,进行推导: (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即 U01+ U12+ U23= U03 ( 2)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 用 U U U3代表图 - 2中三个电阻两端的电压 ,即 U1=
3 5 10- 9 J = 5 .6 8 10- 16 J 1 波长为 0 .3 5 nm 的 X 射线光子的动量为 p =hλ=6 .6 3 10- 340 .3 5 10- 9 k g m / s = 1 .8 9 10- 24 k g m / s . 答案: 5 . 6 8 10- 16 J 1 .8 9 10- 24 k g m / s ►课堂训练 1. 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