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1、下列说法中不是“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的科学依据的是()A将油酸形成的膜看成单分子油膜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C考虑了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解析:“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原理是将一滴油酸(体积为 V)滴入水中,使之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成为一个一个单层排列的球形体。 显然,球形体的直径即为单分子油膜的厚度 d。 假设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 S,必然有 d。
甲:电路为短路,电路虽有用电器, 但没有接入电路。 甲 [分析 ] 乙 [分析 ] 丙 [分析 ] L2 L1 L2 L1 L1 L2 解析 乙:电路中 L2没有接入电路中。 丙:电路虽然连接对了,但由于导线交叉易造成混乱。 S S S ● 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 ●读法 ①先看接线柱,确定所选择的量程。 ②根据量程,认清该量程的分度值。 ③最后根据指针的位置读数。 0~,一大格 ,分度值 0 ~
( ) 2. 园艺师傅使用如图 3所示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O 靠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增大阻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B.减小动力臂,减小动力移动的距离 C.增大 动力臂,省力 D.减小阻力臂,省力 4N 拉力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 A. 0N B. 2N C. 4N D. 8N 7 所示的方法测量同一只鞋在不同水平路面滑动时的摩擦力
A. 2kg B. 20kg C. 200kg D. 2020kg 12. 如图所示是代表我们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三个标志性物体及它们运动的有关数据,比较它们速度大小可知 【 】 A. 高速列车 的速度最大 B. 军 舰 的速度最大 C.“嫦娥二号”的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3. 由于连续作战和强烈的高原反应, 参加玉树大地震 抗震 救灾 的人员常 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
对地面物体引力的六分之一,设想我们乘宇宙飞船到达月球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地球上质量为 6kg的物体,在月球上只有 1kg B.在地球上重为 600N 的人,在月球上重为 100N C.一个金属球在月球上的密度仅为它的地球上的六分之一 D.一根轻弹簧,在地球表面将它拉长 1cm需要 6N的拉力,在月球上只需要 1N 的拉力 8.滑板运动已经成为年轻人最流行、最持久的时尚运动。
1若有三种独轮车如图 1210 所示,你认为 最适合,因为 1 如图 128所示 , 放在水平地面上 的物体 , 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 F的作用 , F的大小与时间 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 v与时间 t的关系如图 128甲、乙所示 . 由图象可知当 t= 1s时,物体处于 状态 . t= 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 1 在电视剧《三国》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一群士兵用力拉动一个杠杆
,正常工作时的相同点是什么( ) A、正常工作时用电器中的电流 B、正常工作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C、能的转化方式 D、耗电的快慢 1小兰看到妈妈炒菜用的电炉在工作时,电炉丝发红,而与它相连的导线却不怎么烫,那么导线与电炉丝中的电流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电炉丝中电流大 B、导线中的电流大 C、一样大 D、不好比较 1某同学利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电路连好闭合开关后
其中、拉力做功 ,重力做功 ,拉力的功率是。 1跳伞运动员在空中打开降落伞后,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动能 ,势能 ,机械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一个水桶掉到了井里,在打捞水桶的过程中,则对水桶做的功叫做 功,对水做的功叫 功,对水桶和水一共做的功叫 功。 1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 据报道:一个 30g的鸡蛋从 18楼抛下来就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
——知识的学习 安全电压 (5') 人体也是导体,对于人体的触电现象学生较易理解。 基于这一点对本知识我设计下面的师生互动过程: ( 1)教师提供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危害)和通常情况下人体电阻值的大小两方面数据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公式 U=IR 推导出一般情况下对人体的安全电压。 既应用巩固了旧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 、推理的能力。 ( 2)教师向学生介绍不是每个人的电阻都一样大
D. y=x2( x0) 二.填空题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重庆)反比例函数 xky 的图象上有一点 P( m, n),其坐标是关于 t 的一元二次方程 032 ktt 的两根,且点 P 到原点的距离为 13 ,则该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为。 2.(济南)反比例函数 y = xk 的图象经过点 P( m, n),其中 m, n 是 一元二次方程 x2+kx+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