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
样。 板图:《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示图》 ,边板图,边讲解。 板书: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 部分 陡崖: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做练习巩固: 写出地形名称: ⑴ ⑵ ⑶ ⑷ ⑸ ⑹ 读图:读课本第29页“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比较一下 这幅地图与我们 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讲解:这幅地图有等高线
1:1000 2 电子版地形图 1 份 乙方向甲方交付约定的测绘成果 壹 份。 甲方如需增加测绘成果份数,需另行向乙方支付每份工本费 人民币 壹佰元。 第七 条 甲方的义务: 7 日内向乙方提交有关 资料 和提出技术要求。 地形图 之日起 7 日内完成 地形图 的审定工作。 绘队伍顺利进入现场工作,并对乙方进场人员的工作提供必要的 支持。 第 八 条 乙方的义务 ,根据甲方的有关资料和技术要求于
各个地点的集合。 A C B D E F A C B D E F 等深线 ——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 —— 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等高线图: 将许多条等高线绘制在同一个平面上,就形成了一幅等高线图 等高线地形图: 将某个区域的某种地形上的各点用等高线的方法绘制在同一个平面图上,就形成了等高线地形图。 如何实现立体地形到平面地图的转化。 如下图,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m〈 H乙 H甲 〈 200m C 1)、求 P点海拔 —— O点海拔 —— B、 49〈 H〈 50 C、 59〈 H〈 60 D、 60〈 H〈 61 2)、 O点对 P点的相对高度 H最大为( ) m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A、 40〈 H〈 41 ( 810mP820m) ( 860mO870m) D 解 ( 1) 250m≤H顶 300m 故是 D A ( 2)
信等。 这可为今后工程施 测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 ( 3):工程概况:介绍工程的目的、作用、要求、精度、完 成 时间、有无特殊要求等在进行技术、实际作业和数据处理中所必须要了解的信息。 ( 4): 技术依据:介绍工程所依据的测量规范、工程规范、行业标准及相关的技术要求等。 ( 5):现 有 测绘成果: 介绍测区内及相关测区相关地区的现有测绘成果的情况。 如已知点、测区地形图等。 ( 6)
......... 14 点状管线信息 .......................................................................................................................... 14 管线注记 ................................................
四条:开工及提交测量成果资料的时间和收费标准及付费方式。 第 3 页 共 5 页 开工及提交测量成果资料的时间满足业主要求。 本工程测量任务按发包人通知时间开工,按时提交测量成果资料。 由于发包人或测量人的原因未能按期开工提交成果资料时,按本合同第六条规定办理。 测量工作有效期限以发包人下达的开工通知书或合同规定的时间为准,如遇特殊情况 (设计变更、工作量变化、下雨天
零检查处重测。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一般不得大于定向边的长度 ,特殊情况不得大于定向边长 2倍。 测量地物点时 ,应尽量多采集它们轮廓明显点坐标;测量地形点时 ,应尽量多采集地形特征点坐标。 对于少数施测困难的地方 ,可用钢尺量取尺寸到厘米 ,在草图上标明 ,最大量距为 30 米。 测量碎部点时 ,棱镜应尽量放置在所测点最近处 ,仪器应照准碎部点 ,测取碎部点坐标
[投影 ] 大地坐标系示意图 在参考椭球面上,以法线作为垂直坐标轴,以本初子午面作为纵坐标轴,以赤道面作为横坐标轴的 曲面坐标系。 坐标以海拔高 H(m),大地经度 L( 176。 )和大地纬度 B( 176。 )表示。 应用特点:地球上统一的坐标系;点位坐标唯一且表达便利;坐标测算不方便。 [设问 ] 用大地坐标测算地面上两地之间距离或方位存在什么问题。 用大地坐标可否绘出平面地图来。
个控制点,除去图幅外的点,平均每幅图最多 5个控制点。 15 图 51 某数字 化测图工程的控制网略图 图 52 利用制高点可能少搬站 图 53 地物较多时可能要经常搬站 在进行碎部测量时,对于比较开阔的地方,在一个制高点上可以测完大半幅图,就不要因为距离“太远”(其实也不过几百米)而忙于搬站,如图 52 所示。 对于比较复杂的地方,就不要因为“麻烦”(其实也浪费不了几分钟)而不愿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