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1914年 6月) 战争爆发: 1914年 7月,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主要战场:欧洲战场 东线 西线: 南线 主要战役: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视频 结束: 1918年,德国投降, 一战以同盟国战败告终 扩大: 1917年美、中等国对德宣战 俄国退出一战 福 熙 车 厢 战争的性质 (参战国国家性质、 参战目的) 一战是帝国主义矛盾发展的产物
教师对教材中图片和地图进行处理,做好多媒体课件,以备学生需要。 教学方式 自主性学习、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式教学等 教学用具媒体组合应用 多媒体平台、历史地图册、学生搜集的资料等 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历史教材、地理教材以及学生搜集、整理的各种资料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及预期效果 多媒体演示“ 2020年雅典奥运会” 由和平时代联系到当今世界的局部战争
殖民地 巴尔干 普法战争 1882 1879 1882 1892 1904 1907 意 同盟国 协约国 突尼斯 巴尔干问题 为什么说 “ 一战 ” 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 各帝国主义国家都以夺取霸权和殖民地 为自己战争目标显示了战争的侵略性质。 将战败国的殖民地加以瓜分也可以看出这场 战争的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 必然结果
不过是 为了发战争财和等待参战的最好时机。 一战的进程 西 线 东 线 南 线 凡尔登 美国对德宣战 一战的改变 1917年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战争 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退出战争 一战的结束 191
时间: 1914年九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时间: 1916年 7月至 11月 兵力: 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巴黎 一九一八年奥匈帝国瓦解,同年十一月,德国发
竞争,进一步恶化了欧洲局势,并使列强争霸斗争日益白热化,给欧洲带来动荡不安的局势。 英国工厂内炮弹的海洋 俄奥两国的矛盾 如果你做了,你的视野会更开阔啊。 1999年3月24日,北约轰炸南联盟,全世界人民再次聚焦巴尔干,北约将走向何处去,南联盟人民命运将如何。 让时光倒流85年,同样是在巴尔干,同样是塞尔维亚人,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烈火,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 请结合地理知识
德 英、法 奥 塞尔维亚 同盟国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三条战线中起决定意义的 … 一战西线的三大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1918年 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 的投降而告终 第一次世界大战证明了威力强大的武器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最先将坦克投入战争。 早期这些坦克,战斗全重 7~28吨,火
帝国主义间矛盾的激化 这次战争的性质: 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如果没有斐迪南遇刺这样的突发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会发生吗 西线 南线 东线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 德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国家矛盾斗争的实质是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不平衡 是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 事件的偶然,战争的必然 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 德 波罗的海南岸至 罗马尼亚 俄 德、奥匈 巴尔干 塞尔维亚 奥匈 萨拉热窝 马恩河战役 索姆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日德兰海战 凡尔登 索姆河 时间 :1916年 2月至 12月 兵力 :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 :七十余万人 结果
使得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相继问世,使得战争突破了以往以陆地为主的限制,扩展到海底和空中。 ③ 新的交通手段 ( 潜艇、飞机、坦克 ) 的出现,提高了军队的战略机动能力,使得战争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 三、科技进步成果被运用于军事领域 (客观条件) ④ 新的通讯工具 ( 电报、电话和无线电 )的出现,实现了远距离的信息传输,促进了军队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使得战争突破了地域条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