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 )12 12 11( 2) ( ) ( )12 12 =11212 12 = 2 1 2 1 2 = 288 . ; 解: 计算: ( 4 )4 2 22 1 1( 2 ) ( 2 ) 5 ( ) ( 0. 5 )3 2 6 4 2 22 1 1( 2 ) ( 2 ) 5 ( ) ( 0. 5 )3 2 6
Na2O、 Na2S、 MgCl2等 如: NaOH、 KOH、 MgO、 Na2O K2SO Na2CO Mg(NO3)2 NH4Cl [NH4]2SO4 [NH4]2S等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 ”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Na Mg O Cl 原子的电子式: 离子的电子式: H+ Na+ Mg2+ Ca2+ [ O ]2 : : [ Cl ] : : 阳离子的电子式
mol1) 和 m3/mol。 ≈(标况下) (标准状况) 标准状况下的气体 摩尔体积示意图 理解要点 : 条件 :标准状况 (STP) 0℃ 、 105 Pa 对象 :任何 气体 物质的量 : 1mol 结论 体积 约为 因为 Vm的大小与温度和压强有关。 Attention: 1摩尔 任何气体 ,可以是单一 纯净 的气体,也可以是混合 气体。 CO2 的摩尔体积是 解释: 未说是标况下
B、 C、 D、 ( 2020上海市)如图,正方形 ABCD中, E为 CD上一点, DE=2,EC=1。 将线段 AE以 A点为中心旋转,使点 E落在直线 BC上的 F点,则点 F、 C的距离等于 ______________。 AB CDEF F 1或 4 C 例: 如图,矩形 ABCD的对角线 AC、 BD交于点O,过点 D作 DP∥ OC,且 DP=OC,连结 CP, 试判断四边形
冬至 春分 物体正午影子与太阳高度的关系规律 夏至 春分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夏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减小,物体正午影子逐渐变长,到冬至影子变得最长 冬至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物体正午影子逐渐缩短,到夏至影子变得最短 物体 秋分 公转规律: 节气 昼夜长短变化 太阳直射点位置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方向 正午影子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春分( 3月
,甲图比例尺是乙图的两倍,则( ) A 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图中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 ) ,内容粗略 ,内容详细 ,内容详细 2倍 D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 1∶25 000 B. 1∶300 000 C. 1∶1000 000 D. 1∶100 000 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 ) ∶5 0000 ∶25 000 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2千米 A D
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树木是运动的, B选项错误;司机相对于车厢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相对车厢是静止的,C选项正确;司机相对于房屋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相对房屋是运动的, D选项错误 .故选 C. 典型示例,抽取规律 【 名师点拨 】 结合参照物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只要判断所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如果变化了,他就是运动的,如果没变化,就是静止的 . 变式题 2 2020年 6月
发祥地 1 2 3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夏文化 印度河 恒河流域 印度河 恒河文化 两河流域 阿拉伯文化 A B C D 请你指出图中的服装属于亚洲的什么地区。 A B D 北亚地区 衣 — 毛皮 食 — 驯鹿等肉类 行 — 雪橇 住 — 木屋 鱼生 东亚地区 马 米面制品 丝绸 船 帐篷 西亚地区 衣 — 白色宽袍 食 — 羊肉 行 — 骆驼 住 — 窗小墙厚 东南亚地区 衣 — 短衣
北平原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大别山以北,太行山以东,东临渤海、黄海。 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 50米以下,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形成,所以也称黄淮海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沿长江中下游呈带状分布,由长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海拔大多在 50米以下。 平原以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河渠稠密、水田连片为特色,是中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中国的丘陵很多
变化: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则北 半球各地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极 昼,极昼范围是北纬 (90176。 -直射点的纬度数 )及以北地 区;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越往南,夜越长,南极地 区出现极夜,极夜范围是南纬 (90176。 -直射点的纬度数 ) 及以南地区。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则相反。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则北半球 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昼渐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