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
( 2020- 2020 年)》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202020 年)的通知》, 2020 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 2 亿辆,电动汽车保有量达到 500 万辆,渗透率约为 2%~%。 结合我省电动汽车发展实际,预计到 2020 年,全省电 动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22 万辆,其中电动客车约 2 万辆,电动出租车约 万辆,电动环卫、物流等专用车约
毕业 论文 7 机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 MATLAB/Simulink 仿真平台,建立了电机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 (2) 对 PID 控制和矢量控制方法的 相关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基于模糊PID 的矢量控制方法,探讨对整车控制的影响,论证该方法提高整车对测试工况的跟随性、动力性和行驶稳定性,改善整车的动力性、运行效率以及对能源的经济性具有良好的作用 ; (3) 基于系统仿真
3 选取。 表 43 汽车变速器齿轮的齿形、压力角与螺旋角 齿形 压力角α 螺旋角β 轿车 高齿并修形的齿形 176。 , 15176。 16176。 , 176。 25176。 ~ 45176。 一般货车 GB135678 规定的标准齿形 20176。 20176。 ~ 30176。 重型车 同上 低档、倒档齿轮 176。 ,25176。 小螺旋角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8 压力角较小时
车展览会上,展出了我国研制的 YW6120DD大型电动客车。 采用三相感应电动机,电动机额定功率为 150kW,最大功率为 172kW,最高转速可达到 13000r/min,最高车速为 90km/h,加速度 (0~ 40km/h)时间为 20s,续驶里程达到 150km。 1999年国际电动汽车研讨会 (EVS)年会在北京召开,同年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机械工业局
纪 80 年代后,电力电子设备中开关电源、相控整流器等非线性负载的大量投入使用,给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给出了新的发展契机。 1986 年美国公布“功率因数等于 1”的专利,这是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升压式功率因数电路,这一时期是现代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当时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工作于连续导电模式 (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
这是电动汽车另一优势所在。 在特殊场合,比如不通风、冬天低温场所,或者高海拔缺氧的地方,内燃机车要么不能工作,要么效率降低,而电动车 则完全不受影响。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 (论文 ) 第 5 页 电动汽车的结构形式 图 31 混合电动汽车主要构造 电动汽车的 构造主要 包括:电力驱动及控制系统 (操控类电气设备、混动模块等) 、驱动力传动等机械系统、完成既定任务的工作装置等。
串接电阻或改变电动机磁场线圈的匝数来实现。 因其调速是有级的,且会产生附加的能量消耗或使用电动机的结构复杂,现在已很少采用。 目前电动汽车上应 用较广泛的是晶闸管斩波调速,通过均匀地改变电动机的端电压,控制电动机的电流,来实现电动机的无级调速。 在电子电力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它也逐渐被其他电力晶体管(入 GTO、 MOSFET、BTR 及 IGBT 等)斩波调速装置所取代。 从技术的发展来看
≥ ; 噪音≤ 70dB( A)( 10 点平均值, 1000r/min,吸气压力 300kPa,排气压力 ); 有过热保护、过压过流保护以及故障诊断功能; 电磁兼容性满足国家标准; 工作环境温度: 40℃~ 125℃ 满足汽车空调无故障运行 10 万 Km 的使用要求。 产品 技术创新点 项目建设完成后,所形成的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在技术方面将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图 12 并 联式混合动力 电动 汽车 驱动系统结构示意图 注:各符号代表的意思 Fuel:油箱, Engine:内燃机, Battery:蓄电池, Power Converter:功率转换器, Motor:驱动电机, Transmission:传动装置(离合器,变速箱等) 3) 混联式(串、并联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PSHEV) 混联式混合动力利用电动机和发动机来驱动车轮
施,应当采取立足两条腿走路:一方面 ,发展节能汽车以解决现阶段产业发展、能源紧张和节能环保问题。 另一方面 ,开展新能源汽车研究 ,实现车用能源多元化,保障汽车能源的可持续供应。 二、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节能汽车 —— 我国汽车能源动力系统发展的战略必然之一现在,我们应优化现有以石油和内燃机为基础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 ,重点发展直喷式内燃机及其混合动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