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
R/Ω 1 2 3 我来做。 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 电阻平均值R/Ω 1 2 3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和导体中的 电流及导体两端的 电压 无关 多次测量的目的 : 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分析 论证 注 意 我行吗。 我要练 :将一根阻值为 12Ω的电阻线接入电路中,当通过其电流为 ,其电阻为 ___Ω,当通过其电流为 1A,其电阻为 ___Ω,当通过其电流为 0A
来实验的器材是我自己砸出来的废日光灯灯丝,很高兴,原来物理实验还可以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呢,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影响,让他们领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学好物理不困难。 但是,不理想的地方还有很多,主要有一下这些方面: 1. 实验暴露出来学生动手动手操作能力比较欠缺,有些学生在连接电路的时候把线夹夹在接线柱螺旋帽上,等不导
方面可以让电流通过,另一方面阻碍电流通过。 教师应用多媒体展示常见的电阻器。 (二 )探究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既然不同的导体电阻大小不同,那么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电阻大小呢。 学生会有不同的猜想,学生可以交流猜想,还可以根据各自的认识否定一些猜想,老师要根据学生提出的猜想,梳理出来重要的有根据的猜想,对一些明显错误的猜想加以排除。 设计实验方案 师:刚才大家有那么多的猜想
的几倍,导体中的电流就是原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结论: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________比 ,导体中的电流是 ,如果将其两端的电压减少到 2.0V,导体中的电流变为 ( ) 、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出表格中的一组数据。 根据这组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 R2图R1图R RAV图 3U I 关系图象 UIO 2 联系电话:
2 发光正常 3 发光较暗 设计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实验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 实验次序 U/ V I/A 灯泡亮度 R/ Ω 1 亮 2 2 较亮 3 暗 实验记录表: 灯泡规格 :, 根据记录的三组数据,分别求出三组对应的电阻值,并比较不同电流下电阻是否相同。 分析与论证: 现象: 小灯泡电阻随 ___ 而变大。 原因: 小灯泡两端 ___ 越高,灯越亮
能断了或灯座与灯泡接触不良 实验过程 电路连接: 摆 连 调 检 + - S P Rx 故障 7: 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时,他发现灯泡变亮了, 而电压表的示数却减小了。 判断: 将电压表错接在了滑动变阻器两端。 故障 8: 开关闭合 ,灯不亮 ,电流表有示数 ,电压表无示数。 判断: 灯泡短路 实验过程 测量与计算: 摆 连 调 检 测 算 1 2 3 平均值 电压( V) 电流(
定的电阻,严格来说将它们接入电路后,对电路都要产生一定的影响。 那么,为了减小误差,在图 21- 6甲、乙所示的电路 (未画完 )中,最好选______(选填“甲”或“乙” )。 甲 第 21讲 ┃ 电阻的测量 【 解析 】 由于实验中灯泡的电阻远小于电压表的电阻,与电流表的电阻相差不大,采用电流表外接法比较准确,即采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测量。 第 21讲 ┃ 电阻的测量
3、成等长的三段,每段的电阻率是原来的 31B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D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2将截面均匀、长为 L、电阻为 拉长至 L,则导线电阻变为( )A (B )1n(D乙两条铜导线质量之比 M 甲 :M 乙 =4:1,长度之比为 L 甲 :L 乙 =1:4,则其电阻之比R 甲 :R 乙 为 ( )A1:1 B1:16 C64:1 D1
响水果电池电压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1)在水果中插入不同金属制成的极板,并保持两块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与水果的接触面 积不变,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两块极板之间的电压,结果如下表: 铁 ——锌 铁 ——铜 铜 ——锌 苹果 伏 伏 伏 梨 伏 伏 伏 菠萝 0. 50 伏 伏 伏 橙 伏 伏 伏 ①在答题卷上画出这个实验的电路图; ②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在上述条件下,从金属活动性顺序看
2 都闭合时,电路正常 工 作,下列正确说法是( ) A. a、 b、 c 都是电流表 B. a、 b、 c 都是电压表 C. b、 c 是电流表,而 a 是电压表 D. a、 b 是电压表,而 c 是电流表 13 如图 3 所示的电的电路中,当 K 闭合时,使 L L2串联,甲、乙、丙三只电表依次是( ) A.电流表,电流表,电压表 B.电压表,电流表,电压表 C.电压表,电流表,电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