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
c 解释 : 如图所示,串联电路中,把电流表分别连接在 a,b,c处,闭合开关,测得的电流分别为 Ia、 Ib、 Ic,这三个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Ia Ib Ic 如图所示,并联电路中,把电流表分别连接在 a,b,c处,闭合开关,测得的电流分别为 Ia、 Ib、 Ic,这三个电流之间的关系是 Ia Ib Ic a b c = =
+ V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A B C 测量 BC两点间电压电路图 + V 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A B C 测量 AC两点间电压电路图 + V 实验结果记录表: AB间的电压 /V BC 间的电压 /V AC间的电压 /V 第一次测量 第二次测量 A B C
,其中灯泡 L1和 L2串联,电压表 V1测L1两端的电压, V2测 L1与 L2串联后的总电压,并画出电路图。 V1 V2 L1 L2 + + V1 V2 L1 L2 S 在下图所示的 3个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的各是哪只灯泡的电压。 有没有接错的。 错在什么地方。 电压表测 L2 两端的电压 电压 表测 L1两 端的 电压 例 一个收音机工作时,要求电源电压为 6 V。 一个铅蓄电池的电压是
这是有四个接线柱的滑动变阻器,如果将它接入电路: 有几种是正确的呢。 接线有什么特点。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最大且不变呢。 哪两个接线柱之间电阻很小几乎为零呢。 有哪几种接法是等效的。 三、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 连接 “ 一上一下 ” 两个接 线柱 串联 接在电路中 说明 ① 不能使滑动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 2种,其中 “ 同上 ” 电阻为 0,而 “ 同下 ” 电阻是大。 ②
传播,而不是电荷运动过去,导体中的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远小于光速 .所以请同学们留意身边实际,注意正确地理解 . 能力 思维 方法 【 例 3】 图 1011所示的图像所对应的两个导体: (1)电阻关系 R1∶R 2为 3∶1 ; (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 (不为 0)时,电压之比U1∶U 2为 3 ∶ 1 ; (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 0)时,电流之比I1∶I 2为 1∶3 . 能力
. (10Ω 左右 )所以应该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 ,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 UI曲线不是直线 .为了反映这一变化过程,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由 0逐渐增大到额定电压 .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分压接法 . 演示实验电阻的测量 IU曲线如图 10- 4- 8,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说明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演示实验电阻的测量 “ ”的小灯泡,电流表选用 0~
层中,沿电流方向电势升高。 在正负极之间,电源的内阻中也有电流,沿电流方向电势降低。 教师:(投影)教材图(如图所示)内、外电路的电势变化。 闭合电路的电势 教师:引导学生推导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设电源电 动势为 E,内阻为 r,外电路电阻为 R,闭合电路的电流为 I, ( 1)写出在 t时间内,外电路中消耗的电能 E 外 的表达式; ( 2)写出在 t时间内
阻定律演示器。 独立思考:试验中,我们怎样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设计一个实验电 路图来探究 画出电路图。 三:进行实 验探究(以问题为导向,练习控制变量法) (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材料是否有关。 需要控制的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
是用 R代替 R1, R2后,不影响电路的电流和电压。 在图 1中,( b)图是( a)图的等效电路。 当 n个电阻串联时,则 (式 23)。 由于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所以 上述两式表明,串联电路中各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各个电阻的阻值成正比;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也和各个电阻阻值成正比。 推广开来,当串联电路有 n个电阻构成 时 ,可得串联电路分压公式 提示:在实际应用中
请你归纳( 1)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 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 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 ______。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如图为 “ 研究电流与电阻关系 ” 的实验电路图 . (1)为了达到研究的目的,实验过程中必须保持 ____ ___________不变; (2)当开关 S闭合后,电压表的读数是 V,电流表的读数是 ,现在将阻值为 5Ω 的电阻 R换成阻值为 10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