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
2、 1 次引蔓,使瓜蔓沿绳竖直上爬,并随时抹掉部分多余的雄花及所有叶腋内的侧芽和卷须。 5、摘心留瓜。 一般第一雌花形成的瓜较小,畸形多,所以当第一雌花出现时尽早抹去,以留第二雌花结第一瓜为主,每株一生选留 2 瓜。 当瓜蔓长至 18 节时摘心,在第二瓜后留 35 片以使养分和水分上升,促进雌花的坐果和膨大。 6、人工授粉。 人工授粉应在早上 68 时进行。 7、落蔓吊瓜。
2、刀剪摘(最好选择早晨进行),留 35 厘米的瓜柄。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防擦伤、碰伤,严防抛落、滚动,给入库贮藏造成较大隐患。 (二)贮藏窑库的准备贮藏窑库的大小由所贮冬瓜的数量决定,农家自备窑库多以 30 平方米左右,能贮万斤左右即可。 建造多以半地下方式,即建造窑室高约 ,地表上下各 ,四周设窑库窗,前后左右对开,便于通风、换气。 这种结构的窑库,具有恒温性高、凉爽、通风简便
2、这样小冬瓜的亩产量就会增加 3。 其次可以减少小冬瓜白肚皮和日灼瓜的产生。 如果小冬瓜在地上爬行生长,结的瓜就会贴地生长,着地的一面就会产生“白肚皮”现象;而相反的一侧却容易暴露在阳光下,现在天气温度高,光照强烈,所以容易产生日灼瓜,而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小冬瓜的品质,使得效益降低。 但是采用立体种植以后,不但可降低棚内的温度,而且小冬瓜是被离地吊起,不会接触地面,所以不会产生白肚皮现象
2、温保湿。 小冬瓜较耐旱,播种时浇足水后苗期一般不再浇水,若营养土过干,可于晴天上浇水,注意保温散湿,苗龄 4050 天,待苗长至四叶一心或 58 叶大苗龄时定植。 0005000 公斤,复合肥 5060 公斤,深翻耙平后做畦,宽 140 厘米,栽两行,株距按 3540 厘米定植,栽后浇水,促进缓苗,以后结合中耕,促根壮秧。 一次“发棵肥”,在畦一侧或瓜苗旁开沟,亩施优质腐熟鸡粪 250 公斤
2、物,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种植。 苗定植当冬瓜长到 2真叶时即可移栽,定植规格为 ,双行植。 水管理冬瓜需肥量大,应施足基肥,结瓜后重量达 4斤时,应重施追肥;瓜蔓上架后,需水量逐渐增多,要注意经常淋水,保持土壤湿润,下雨期间应注意排除积水。 蔓压蔓应及时摘除侧蔓,在座果前把所有侧蔓摘除;当瓜蔓长到 60,在 6位上用新土压蔓,隔 4 节位再压一次。 架引蔓以棚架法或骨架龙根法搭架。
2、甩水,先把尖的一头的外悫轻轻咬破,在种子里加少量干净河沙,外面再用一个食品袋扎好。 电热毯催芽。 先用一个纸盒,把装有种子的品袋放在纸盒里(每袋不超过 150 克种子)。 白天把纸盒放在床上,把电热毯开成低温,上盖一床被子。 晚上有人时可不开电,每 10 小检查一次干湿度,一般经 2 至 3 天就可出芽。 电热线育苗先把苗床地整细,做成 宽,17 米长的面,浇透底水(湿土层在 4 厘米左右)
2、生长适温要求较高,所以最好采用电热温床育苗,或温室育苗等。 (3)适时定植:幼苗长到 4 叶 1 心时即可定植。 定植的密度为 40 厘米 33 厘米,每亩栽苗约 5000 株。 定植后立即浇水,夜间加强防寒保温措施,可采用双层草帘防止寒流冻害。 为提高土壤温度,应结合地膜覆盖。 (4)田间管理:由于前期是覆盖小拱棚栽培,要特别注意温度的调节管理。 塑料薄膜棚内的温度主要是通过揭盖薄膜
2、的瓜柄。 搬运时应轻拿轻放,严防擦伤、碰伤、抛落、滚动(振动过大,会造成冬瓜内部损伤)。 二、贮藏方法及注意事项选择经严格挑选、大小一致、无破损的成熟冬瓜于库内堆贮或架贮。 堆贮的冬瓜应先在库低垫上干草或草帘,然后在上面摆放冬瓜,一般不超过 3 层,以免压伤损坏。 架贮冬瓜因通风较好,相应比堆贮的效果要好,但架贮冬瓜也应在贮存架上先垫铺干草等柔软通风材料,然后再将冬瓜摆上上去,在摆放过程中
2、前摘除侧蔓,上棚以后茎蔓任意生长。 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实大小比较均匀,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地冬瓜高,但基本上仍是利用平面面积,不利密植,一般只能在瓜蔓上棚前间套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且搭棚材料多,成本高。 近年来,为省材料、省成本和省工,开始推广一种改良式的网棚架:即,先用木桩、铁丝搭一个基本棚架,再覆处编织好氟龙丝网。 尼龙网最少可使用三造,搭架非常方便省工。 3、架冬瓜
2、嫩、成熟适度、大而长的冬瓜,削皮洗净,破半掏掉瓜瓤,放入大桶或缸内。 第一次加盐,按 100 公斤冬瓜,10 公斤食盐的比例,放一层冬瓜撒一层盐,每天倒缸一次,腌两天,沥去水分。 第二次加盐,每 100 公斤冬瓜,加 38 公斤盐,仍放一层冬瓜撒一层盐,每天倒缸一次,腌 10 天,捞出后切成长 3?5 厘米、宽 2 厘米的长条,放入木桶或缸内用清水浸泡 3 天,每天换水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