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
)问:可是,却有一只没经过任何训练的鸟,给金鱼送食品。 这是怎么回事呢。 —— 是因为 这只红雀正在育雏期,而失去了雏鸟的它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育雏行为。 问:是什么导致了它持续做这样的事情呢。 —— 体内的激素促使它进行育雏行为。 问:红雀这样的行为属于哪种行为。 —— 先天性行为。 问:救生犬学会了救人,它的这种救人的能力能不能传给下一代,变为下一代天生的行为。 —— 不可以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汇报。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积累词语。 千里迢迢:形容路途非常遥远。 昏昏沉沉:指蝙蝠们头脑迷糊,神智不清。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 蠕动:指 海参像蚯蚓爬行那样动。 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学习课文第 1~ 3 自然段。 ( 1)自由读第 1~ 3 自然段,思考问题。 (同学之间可相互讨论) 动物睡眠是为了什么。 蝙蝠是怎样进行冬眠的。 (
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差别很大。 师:对,像家蚕这样,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师: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一样,经过四个时期。 生 1:苍蝇、蚊子。 生 2:还有蜜蜂。 生 3:还有螳螂。 师:他们的回答中有没有不对的。 生 4:螳螂的一生好像不经过蛹的时期。 师:太对啦。 螳螂的一生没有蛹期。 生 5
4. 消灭蝗虫应该在哪个时期较好。 5. 蝗虫对我们人类只有害而无益吗。 以小组为单位带着思考题进行阅读、讨论 学生观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 通过对蝗虫生活史的了解,认识到 不完全变态发育的过程 ) 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加深对昆虫的不完全变态的理解,再利用一些图片,进 行反馈教学,有助学生学以致用。 正确看待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3 活 动
,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 组以上的肌群相互配合。 ( 5) 2 能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动作是在 系统的支配之下。 人在完成屈肘和伸肘动作时,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 系统、 系统和 系 统等的配合。 运动系统由 、 和 组成。 5 、 强 大 的 运 动 能 力 , 有 利 于 动 物 、 、 和 ,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二、 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要求:小组合作 10分钟,再交流展示)
你根据什么来判断动物在取食。 (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颈部) ④所有动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样吗。 (不一样) ⑤简述动物捕食的过程。 (动物捕食时需要观察、奔跑和扑咬等) 小结:同捕食有关的运动是动物的捕食行为,同理动物也有繁殖行为等,所以运动是动物行为的具体表现。 (三)新课教学 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师先让学生做一做屈肘和伸肘的动作、然后讨论完成一个动作需要哪些结构共同来完成。 学生讨论得出: 动作
成加法算式: 3+3+3+3+3+3 所以他们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但是可以写成 3 6或 6 3 小结:你发现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用乘法计算。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即求几个几相加用乘法计算。 二、完成练习题 连一连。 说一说题意。 注意: 3个 6, 6个 3 都可以写成 3 6 或 6 3 说一说 都是 2 3,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意思不同。 有时表示 2 个 3 相加,有时表示 3 个 2 相加
和 三部分。 4. 运动的产生:在 的支配下, 收缩或舒张,牵引附着的 ,以可动的 为枢纽,产生运动。 5. 运动的协调作用:任何脊椎动物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而是 肌肉,在
随琴模唱第一段。 分角色演唱 师:“瞧,这歌曲多好听呀,老师都被感染了,咱们一起来个歌曲接龙吧。 老师演唱第一句,同学们演唱第二句。 ” 解决问题: 师:“我们注意休止符的停顿。 第二句同学们要注意唱准歌词。 请同学们完整地演唱一遍。 ” 多种形式进行巩固: 师:“同学们演唱得不错,如果能够边表演边演唱就更好了。 让我们一起拉着胡琴唱起来。 ” (随伴奏音乐演唱)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说了,小猫
佳小组。 选用课堂常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 1)分组讨论选用什么乐器。 在乐曲的什么部分伴奏。 ( 2)小组汇报。 总结下课。 随笔:学生能够运用听赏模拟动物的叫声来记忆歌词,能创编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乐曲《云雀》。 欣赏乐曲 《四小天鹅舞曲》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云雀》,体验乐曲带给人们欢快的情绪,认识小提琴,了解它的音色。 4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