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
2、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时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 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在播种前依据地力情况,确定产量总穗数,依穗数定好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好基本苗数,然后选用合理的播种量。 二是播前精细整地,整后的土地要平,力争土粒细碎。 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偏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造成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粒过大
2、苗长叶生根,促苗情转化升级。 特别是浇过水的及有板结的或镇压过的麦田,一定要早中耕。 中耕要求做到细和浅两字,切忌压苗和伤根。 适时冬浇冬浇是广大贫水地区麦田最重要的一次灌溉,也是小麦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措施。 冬浇地发暖,地不板,抗春旱,可灭病除虫,能化坷垃促秸秆腐烂,冬浇也能保苗安全越冬。 适宜冬浇时间大致在 12 月上旬。 即:不冻不消,冬浇显早;夜冻昼消,冬浇最好;只冻不消,冬浇晚了。
号(冬小麦)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环县农业局 1988 年从庆丰 1 号的变异单株中系统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原代号 88106。 特征特性。 幼苗匍匐,生育期 274,属强冬性中热品种。 叶色深绿,紧凑半披,株高 90米。 单株分蘖数 3100 个,分蘖成穗率36700,白穗长芒,纺锤型,穗粒数 28,小穗数 12粒红色半角质,千粒重 30,容重 756升,含粗蛋白质1309,赖氨酸 048
2、致,但由于制种田栽培的一般是有产量潜力的新品种,对肥水要求一般较高,制种田还要求所产小麦种子商品性好,这就要求植株不倒状,籽粒饱满,光泽好,所以施肥上控氮增磷足钾,尽量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 具体施肥方法:施足基肥。 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一般亩施优质有机肥 2000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品种每亩应施氮 5 7 7酸锌
2、3 个,其中 19 个增产,增产点占总点数的 其中 2002 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晋麦54 号增产 003 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晋麦 61 号增产 004 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晋麦 61 号增产 2003参加山西省南部中肥水地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晋麦 61 号增产 试验点 14 个,其中 12 点增产,增产点达 其中 2003年平均亩产 斤,比对照晋麦 61 号增产 004
2、地区最早熟的品种,也是北疆地区搞“两早配套”栽培最理想的品种。 2种技术由于古牧地镇各村土壤供肥能力差别大,在种植该品种时,一定要选择中等以上水肥土壤种植,地块必须是早耕晒垡,不留春耕地,耕深达到 30肥按照重施底肥,少施勤施追肥,适量施用种肥的原则,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小麦单产 45067佳施肥总量化肥为 304067中将磷酸二铵 101567三料磷肥 101567尿素 567耕前全层深施
2、60万株以下)的麦田(或中低产田),返青后可蹲苗 20 天左右,待小麦春生第 2 叶出生前后再进行浇水追肥。 追肥数量可控制在春季追肥总量的 4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 7 公斤左右,以促进分蘖生长,争取穗数。 待拔节后期(春生第 5 叶至 6 叶出生前后)再进行第二次肥水管理。 追肥数量掌握在春季追肥总量的 60%左右,推荐施肥量为每亩施尿素 10 公斤左右,以促进穗大粒多粒重
2、千克(按 算为 25 千克磷酸二铵),克,硫酸锌 1 千克,缺硼的地块用硼砂 05 千克。 培肥土壤是冬小麦优质高产保证。 (三)精量匀播,创造优质群体实行精量匀播,降低群体起点。 生育前期促早发壮苗;中期减少无效分蘖,创建合理优质群体;后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 精量匀播有利于提高单株生产力,是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环节。 同时,该技术能有效防止小麦倒伏引起的产量降低、品质恶化,是优质栽培的基础
2、3 摄氏度左右时浇足冻水。 5、春生一叶时浇好返青水,每亩施碳铵 1520 公斤,拔节期每亩施尿素2330 公斤,时间掌握在春五叶露尖。 5 月份注意防治蚜虫和白粉病。 6、浇好扬花灌浆水和麦黄水,6 月 20 日前后收获。 二、板栗苗栽培技术:1、备足种子,做好种子处理。 每亩准备 3540 公斤种子,种子不宜过小,要选择饱满的,每公斤在 200 个以内。 播前用 1的甲胺磷药液浸种 5
2、大的危害;欠墒播种,麦株生长发育不良,而播过晚,过深,过密易形成弱苗,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不浇冻水,而导致早寒交加而死苗。 2、减少死苗的栽培措施选用抗寒品种选用冬性强,抗寒性好的品种是防御冻害死苗的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引种时首先要了解品种特征既要有丰产性,又要有一定抗寒性,至少应在本地大多数年份能安全越冬,方可种植。 苗期灌溉对于底墒不足的是早播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