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
1、滩地种植冬小麦,在丹东地区主要集中在鸭绿江中游的河滩地上,面积有数万亩。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应该是早熟,抗寒,抗倒伏、抗病,高产的,如丹东地区目前大面积应用的“米 808”,“农大 138”等,大部分性状都很好,也可以引种北京地区的抗寒冬小麦品种。 河滩地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是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根据冬小麦品种生物学特性,针对冬麦北移的主要障碍因子和增产关键而总结出的
1、熟冬小麦新品种京旺 10 号(原代号 94 东 28)简介 京旺 10 号是北京市农场局农科所经多年定向选择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 已正式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为推广品种。 特征特性:京旺 10 号表现为长芒、白壳、白粒,株高 82米,千粒重 45 克左右,年度之间非常稳定,穗粒数 26。 该品种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高抗条、叶锈病和白粉病,抗寒性强,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
1、5 号(冬小麦) 品种来源。 该品种系庆阳地区农科所 1992 年以 82348 作母本、西峰 20 号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冬小麦新品种,原代号 征特性。 幼苗匍匐,生育期 280 天左右,属冬性中熟品种。 分蘖性强,成穗率高,单株分蘖数 4100 个,分蘖成穗率 2510叶片中宽半披浅绿色,株型紧凑,株高 90 厘米左右,穗长方型,长芒,白穗,穗长 7 厘米左右,小穗数 18 个左右
1、气由凉转冷,南方广大地区要进入秋季且秋意渐浓,东北和西北会呈现深秋景象或即将进入冬季。 寒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往往给越冬作物的适时播种和苗期生长带来困难。 冬小麦的播种是本节气的重要农事,而且涉及地区很广,各地适宜播期有所区别,正如农谚所云:寒露到霜降,种麦莫慌张。 冬小麦是越冬作物,生育期长,从秋种至来年的返青、拔节、抽穗、灌浆和形成产量经历漫长时段,尤其是播种到返青这段
1、麦是晋中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期以来,水地小麦占据了主导地位,水地麦播种面积占小麦总面积的 70左右,而产量占到小麦总产量的 95。 水地小麦的好坏决定着晋中小麦的命运,而麦田用水是小麦管理中一项重要措施,晋中传统的麦田浇水习惯是每年浇 5水,年用水量每亩达 300 多立方米,每亩水费高达 150 多元,既耗费较高的费用,又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影响了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 一
2、,提高地温,加快麦苗长叶生根,促苗情转化升级。 特别是浇过水、有板结的或镇压过的麦田,一定要提早中耕。 中耕要求做到“细”和“浅”,切忌压苗和伤根。 二是适时冬浇。 冬浇地发暖,地不板,抗春旱,可灭病除虫、化坷垃,促秸秆腐烂,特别是我省沿黄地区要抓住当前黄河放水的大好时机浇足浇好麦田,适宜冬浇时间大致在 12 月上旬,“不冻不消,冬浇显早;夜冻昼消,冬浇最好;只冻不消,冬浇晚了。
2、苗情转化升级。 特别是浇过水的及有板结的或镇压过的麦田,一定要早中耕。 中耕要求做到细和浅两字,切忌压苗和伤根。 适时冬浇冬浇是广大贫水地区麦田最重要的一次灌溉,也是小麦增产增收的主要技术措施。 冬浇地发暖,地不板,抗春旱,可灭病除虫,能化坷垃促秸秆腐烂,冬浇也能保苗安全越冬。 适宜冬浇时间大致在 12 月上旬。 即:不冻不消,冬浇显早;夜冻昼消,冬浇最好;只冻不消,冬浇晚了。
2、新乡和商丘等地。 对遭受越冬冻害的小麦,专家开出的药方是:一、追施肥料。 促进潜蘖的萌发和生长,注意不要割除地上绿色部分。 对于轻度冻害麦田,可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浇水、追施有机肥及速效肥料,促进受冻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只要遭冻小麦分蘖节不死,及时追施速效肥料,使麦苗恢复生长,产生新生分蘖,提高、级高位分蘖的成穗率。 重度冻害的中、低产麦田及时追施氮、磷、钾肥,并灌水浇透,高产麦田只需浇透水。
2、行走时步子不均匀,在行走慢时的地方也常有疙瘩苗出现。 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在播种前依据地力情况,确定产量总穗数,依穗数定好冬前分蘖总数,依冬前分蘖总数定好基本苗数,然后选用合理的播种量。 二是播前精细整地,整后的土地要平,力争土粒细碎。 立针苗。 播种质量差,播种量偏大,播种过深或播前整地不精细,造成播种后地块压苗严重,尤其是秸秆粉碎还田的地块,秸秆粉碎的质量不好或土块颗粒过大
2、立针苗。 立针苗叶片少,麦苗长得细,形不成足够的分蘖。 如果是由于播种过深造成的立针苗,扒开土层,可发现地中茎很长,影响麦苗发育。 防治方法:播前精细整地,一般耕地深度以 2025 厘米为宜,应达到耕层上松下实、底墒充足、地面细碎平整、无明显坷垃。 提高播种质量,掌握合适的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 35 厘米,不能过深过浅,且下种要均匀。 掌握适宜的播种量,应根据地力、品种、产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