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
2、畦播种 2 行,行间距 33 厘米左右,穴距 30 厘米,每穴下种 34 粒,每畦播种两行,行间距 33 厘米,播种后平均行距 50 厘米(其中大行 67 厘米,小行 33 厘米)。 地膜与幼苗将要相互接触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将苗四周膜边压实,风雨天气过后要仔细观察,膜上有积水要排除积水,被损坏的膜要及时压土或重新覆膜。 豆角长到 34 片真叶时浇第一水,随水 667 平方米追施尿素 12
2、2500斤。 荚条匀称,无鼓籽鼠尾,肉质脆嫩。 栽培要点: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田块,翻耕时亩施优质农家肥1500克,饼肥 25 千克,三元复合肥 50 千克做底肥。 播种应在晚霜前10 天进行,保护地可提前 30 天。 一般采用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其中育苗移栽比直播更能促进花序形成,可增产 35%。 要求垄宽 1 米,双行定植,穴距 30厘米,每穴放种子 3,干粒直播,每亩
2、0 亿的青虫菌或杀螟杆菌或 剂 500 倍液,再与敌敌畏混合喷施,防治效果尤佳。 也可用每克活孢子 100 亿的白僵菌 300 倍液防治。 菌液要随配随用(白僵菌配液后要在2 小时内喷完)。 防治时期宜在 2 龄幼虫盛期喷施,隔 7 天喷 1 次,连喷几次。 四、化学防治化学防治要适期,以提高防效。 从现蕾开始,每隔 7 天喷治 1 次,即可控制为害。 药剂可选用 21%增效氰马乳油
2、刀豆:味甘、性温,具有暖脾胃、下气、益肾、补充元气的作用。 适用于气滞、打嗝、胸闷不适、腰痛等症状。 嫩刀豆用来煮食或制成酱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有温补的作用;老刀豆则对打嗝的治疗效果最好。 豇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豆角。 它除了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外,最重要的是能够补肾。 李时珍曾称赞它能够“理中益气,补肾健胃,和五脏,调营卫,生精髓”。 所谓“营卫”,就是中医所说的营卫二气,调整好了
2、草木灰、碎泥土(注意:播种时千万不要施入化肥作基肥,覆盖物不超过 2 厘米为宜)。 种子覆盖后,在其上面浇透水。 两天后,每天小浇一次水,直到幼苗破土。 待豆苗长高 5 厘米时,进行间苗,每穴留 2 株壮苗即可。 四、科学施肥叶面肥:豆苗破土 5 天后,亩用芭田硫酸钾复合肥 5 公斤,斤兑水 50 公斤的浓度,于黄昏 6 时后顺着苗淋施,次日凌晨应小洒一次清水。 追肥:豆苗出土 15 天
2、及时引起的落花落果;病虫害危害引起的落花落果;根腐病、炭疽病、角斑病、枯萎病、灰霉病,病害直接侵害叶片、根茎维管组织和嫩角而影响光合作用,影响物质的运输及嫩角的正常发育;蚜虫、白粉虱危害严重时也引起落花落果。 二、解决豆角落花落果的措施 1、因花芽分化受阻,造成的落花落果,可采取培育壮苗的办法来解决。 育苗期内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及肥料,培育壮苗。 2、因营养生长过旺造成的落花落果
2、田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 在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三、防治方法:以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
2、在初花期结合培土时在畦两侧施入星王果菜复合肥 3040 公斤。 幼苗期追肥应薄施淡施,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浓度,每次追肥应在睛天进行。 收成期间看长势酌情补施追肥。 豆角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吸水过多而出芽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引起徒长或死苗。 因此播种应选择睛天进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
2、入星王果菜复合肥 3040 公斤。 幼苗期追肥应薄施淡施,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增加施肥浓度,每次追肥应在晴天进行。 收成期间看长势酌情补施追肥。 豆角在整个生长期都忌湿,土壤过湿容易引起徒长或烂根,尤其是播后土壤过湿,种子吸水过多而出芽过早过快,使幼苗的组织娇嫩,抗逆性能减弱,容易引起徒长或死苗。 因此播种应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播种前先在播种行间淋透水后再播种,播后 23 天内不要淋水。
2、间的夏孢子堆,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寄主。 在 1825时,空气湿度大或雾露重时,寄主表面有水滴水膜时,夏孢子最易萌发侵入寄主,病株又以夏孢子通过气流、昆虫、人畜在田间植株间传播,引起频繁的再侵染,产生的冬孢子堆又成为翌年春植豆科作物的初侵染源。 三、防治方法:以加强土种肥水的管理为基础,适时喷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1、清除病残体,减少侵染源:春植豆角收获后,将残株死苗收集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