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
国联水产对虾种苗场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品出口总额的比重提高到 50 以上农产品加工品出口达到 190 亿美元 167。 23 我国对虾产业发展现状 1 对虾已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 对虾是中国乃至世界养殖地区最广养殖面积最大养殖产量最高从业人员最 多的水产品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对虾 养殖国约占世界养殖对虾总量的 402020 年 中国养殖对虾总量 1303 万吨增长 146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用贻贝加工成对虾配合饵料我国对虾养殖初期,一般用鲜蛤喂养对虾。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发展,蛤仔的捕获量过大,产量逐年减少,远远满足不了对虾养殖的需要。 由于贻贝产量高、数量大,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已成为对虾饲料动物蛋白的重要来源。 山东、辽宁两省许多养殖场用新鲜贻贝做成配合饲料喂养对虾。 (一)配方() 配方 1 贻贝 37,花生饼 35,麸子 8,虾糠 8,酵母 2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活体日本对虾出口技术日本对虾属大型暖水性虾类,是具有适盐、适温广,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离水后有一定时间活性、经济价值较高的优良养殖品种,近年来已被辽宁省养虾户普遍接受,成为主导的养虾品种之一。 由于日本对虾肉质坚实,蛋白质丰富,味道鲜美,鲜活食用别具风味,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尤其是日本市场普遍看好辽宁省出口的日本对虾,需求量不断增加,已成为水产出口创汇主导产品之一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头的加工对虾是黄勃海区的特产,个大、营养丰富、味道鲜美。 虾头约占虾重的三分之一,是加工对虾的副产品,过去一部分丢弃,一部分作甲壳素原料。 一、虾黄酱 将虾头除去胸甲、鳃和额剑,用绞肉机绞碎,制取方法有两种。 3980#)消化,在 40, 条件下水解 3 小时,然后加入 12%食盐,在 30下保温消化 10 天。 再沸煮 10 分钟,趁热过滤,得棕红色虾黄酱。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头可食部分的加工利用对虾头是对虾加工的下脚料,几乎占原料的 13,数量较大。 对虾头部一般化学成分为:水分为 8085,蛋白质 1013,脂肪 12,灰分 34。 对虾头除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较多的脑磷脂、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类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 对虾头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过去,对虾头可食部分仅用于加工虾黄酱、虾头酱、虾油等一般产品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加工技术对虾。 中国对虾是饮誉中外的名贵海产品。 仅山东对虾年捕获量一般占全国对虾总捕捞产量的 50以上,名列沿海诸省市之冠。 最高年捕捞产量(1979 年)达 22 万吨。 加工出口的对虾主要有:冻有头对虾、冻无头对虾、冻对虾仁、冻带尾虾仁(凤尾虾)、冻蝴蝶虾等。 主要介绍冻有头对虾的方法。 其他方法基本相似。 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a根据对虾加工量配置加工人员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的收获与保鲜1、收获a. 收虾时间:在正常情况下,应定期采集虾样,测定其体长和体重,以总体生长情况预测虾群的蜕壳期,安排在对虾两次蜕壳之间适时收虾,切勿拖延。 收虾最好安排在早晨开始,中午前结束。 遇到紧急情况,如寒潮来临或疾病暴发时,应及时抢收。 b. 收获方法:多采用闸门挂网、放水收虾的方法。 利用对虾趋弱流、顺强流的特点,急速放水进行收获。
1、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的加工工艺原料对虾经感官质量检验后,就可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加工。 其工艺流程及每一环节操作要点是: (一)原料处理 原料进厂均需进行质量和卫生检查。 检验合格后应及时投料加工,要求做到当日对虾当日加工,若不能及时处理,应重新加冰保鲜(控制温度在 8以下)。 (二)初洗 加工前需用加工用水冲洗,除去杂质。 (三)去头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的甲壳的加工利用甲壳质、壳聚糖的生产工艺 操作要点如下: 在虾壳中加入浓度为 68的盐酸溶液,拌匀浸泡,经过 24 小时后,甲壳内的碳酸钙在盐酸作用下已生成氯化钙而溶出。 将软壳捞出,用清水充分冲洗至中性。 在软壳中加入浓度为810的氢氧化钠溶液,煮沸,使蛋白质和脂肪完全分解为止。 捞出用水冲洗,至无碱性反应。 用 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渍软壳,氧化除去色素杂质。 1
最新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技术对虾的干制工艺1工艺流程 原料虾清洗蒸煮干燥对虾干钱子米脱壳 2操作要点 选用鲜度较好的对虾作原料,软壳虾、甲壳不全、掉头或有残缺的对虾可加工海米。 洗去泥沙杂质,按大小分别处理。 一般用水煮或蒸汽蒸煮,蒸煮时加入占原料重量 68%的食盐,这样虾体脱水迅速,肌肉组织更加紧密,并起到鲜味增效的作用。 煮熟的对虾待放冷后晒干或烘干。 晒干是对虾摊放在苇席或水泥地上日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