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
来说不太容易,因此我们可以先将它平均分成 4 份,看其中的一份,还是不容易估计,可以再把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 10 小份,数其中的 1 小份大约有多少。 1 小份大约是 20 棵,这样的 10 份 回忆以前学习过的知识。 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相互交流自己估测的数目。 6m 3m 5m 3m 培养 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体会 800大约有多大。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两步实际问题。 2.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3. 渗透代入思想,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分析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口算:(投影) 21 世纪教育网 21 世纪教育网 6725= 900300= 670+30= 810+40= ( 9+31)247。 5= 424 6= 18+28247。 4= 练习形式:直接说得数
在准备称物品时遇到人多地情况下要注意遵守公 共秩序,排队等候。 ( 3)活动时说话要轻,不要影响到其他组。 ( 4)这次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估计物品的质量,先不考虑物品的价钱。 : ( 1)同学们把要买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后拿到售货员那里称一称,看看你的估算准不准,把估算和实际称的数据请记录员帮你记录下来。 ( 2)老师想先做一次售货员,你们做顾客,你们同意吗 ?(同意 )
天郑老师在课上布置了一个调查任务。 请你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形式,调查你们组最感兴趣的事情,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你们完成调查了吗。 ”。 引导学生归纳记录方法。 分小组汇报:调查内容、记录方法、调查目的。 数数、符号、画“正”字„„ “正”字的记录方法。 而在学生介绍后问:“你在生活中见过这种记录方法吗。 ” 用这种方法的小组介绍画“正”字的记 录方法,列举出了生活中的实例。 二
2. 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一比谁在这一节课中的收获最大。 二、实践运用 1. 观察 第 2题,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 1)题中的问题是什么。 ( 2)要求一共有多少条金鱼。 要 先知道什么,再知道什么。 怎样列式。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说: 分 步算式: 3 8=24(条) 24+ 5=29(条) 综合算式: 3 8+ 5=29(条)或 5+ 3
流。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 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 —— 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教师揭示课题。 组织活动 —— 剪一剪
( 1)平均分成 3 组,每组几人。 ( 2)每组 5 人,可以分成几组。 二、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 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 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247。 3=5 (人) 15247。 5=3 (组) 师:要求平均每组有几人,就要用 15247。 3 来计算,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要这样计算吗。 (学生讲述理由)你能说出 15247。
生: 用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准角的顶点 , 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对齐,若角的另一条边 在 直角边的里面,则这个角就比直角小。 (书:比直角 小 的角 ) 师:谁还想来说一 说 , 这一类 你是怎样来验证的。 生:用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对准角的顶点,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对齐,若角的另一条边在直角边的外面,则这个角就比直角大。 (书: 比直角 大 的角。 ) 师:谁还有其它不同的分类方法呢。 师
为一份 )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是怎样 ?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 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 ?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叫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 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 每 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 4,写在除号的后面。 分的结果是可以放 5盘,
③猴子、青蛙、小熊、兔子 第四队应该怎样排列呢。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然后作答。 调查 ( 1)青蛙、小熊、兔子、猴子 ( 2)青蛙、兔子、小熊、猴子 反馈调查结果 为什么要这么排列。 说出你的理由。 2. 下面请同学们来认真观察小动物 整个方阵,你们发现了什么。 可以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请同学们汇报自己的发现。 总结:同学们刚才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了其中的排列规律。 像这样的排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