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
师指名汇报:选哪两样。 大约多少钱。 你是怎样想的。 如果学生出现大约 71元等情况师组织纠正, 策略:他说大约 71元,你认为 … 应该是 71元,是算出来的,大约要多少钱谁是看出来的。 当一个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时师指名其他同学这种方法你会吗。 生用估算的方法说后师小结板书: 师:生活中问我们大约是多少时,我们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比较方便(板书估算) 师:会估算吗。 老师要考考小朋友。 我选两样商品
5= 15 5 3= 15 教师应该对照连加算式结合着乘法的含义简单地加以说明: 5 乘以 3 表示 3 个 5 连加; 相同的加数是 5, 5就是 因 数。 有 3 个 5 相加,或者说相同加数的个数是 3, 3 也 是 因 数, 5 乘 3 得 15, 15 是积。 然后再让学生说出例 1中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拿出如右图的卡片。 练习时,先出示 4+ 4+ 4+ 4+ 4+ 4+
齐; ( 3)同位用讲“悄悄话”的形式,说出计算过程。 2.学习例 2: 6523 把例的 653的减数改成 23,就成了例 2。 (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拔珠,想一想:为什么要从十位上的“ 6”去掉 2,从个位上的“ 5”去掉 3。 ( 2)让学生在堂练本上试做,指名学生板演。 让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是从哪一位减起的。 (贴出:从个位减起;) ( 3)同位说说计算过程。
1 放在个位,再把数字 2 和 3 分别放在十个位,分别组成21 和 31,我接着把数字 2 放在个位,数字 1 和 3 分别放在十位,又分别组成了 12 和 32, 最后把数字 3 放在个位,数字 1 和 2 分别放在十位,分别组成了 13和 23,这样也不会漏也不会重复了。 (生汇报,师板书) 师:大家都采用各种方法摆出了 6 个不同的两位数。 真了不起啊。 今后我们在排列数的时候
己性别画出男女不同的头像,并写上姓名。 在竖尺旁写上身高数,在磅秤旁写上体重数。 6. 此活动可继续延伸,过一段时间(如半年后)再测一下,并让幼儿记录在卡上,让幼儿将第二次的数与第一次比较,讲讲自己长高了多少,重了多少。 歌曲内容:小星星盼月亮,盼呀盼月亮;小朋友盼长大,盼呀盼大长,穿起新衣 过新年,拿根尺子量一量。 爸爸。 妈妈。 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 来看我又长高啦。 长高啦。
道每摆一个正方形都用 4 根小棒,就是以 4 根为一份,有几个 4 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可以说成是 4 的几倍。 师:现在请同位看着黑板说一说:几个 4 根也可以说成 4 的几倍。 ( 3)实际应用 ——巩固 “倍 ”: 第三关:小脑袋,想一想。 师:看来第二关也难不了同学们。 有信心闯 第三关吗。 第三关:小脑袋,想一想。 师:你能用今天学习的 “倍 ”的知识 来解决问题 吗。 2.探究
曲的线,所以不是角。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3 题。 教师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或把这两个角做成投影片,把他们重叠起来验证。 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一比,从而验证角的大小。 指名汇报并说明你发现了什么。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4 题。 教师 先让学生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来检查题里的角是不是直角。 学生先独立直观判断,再用三角板检验。 指名汇报,并说明理由。 完成第 42 练习八第 5 题
教学难点: 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 对称图形的课件:剪刀、尺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听说同学们都喜欢画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幅画,和我们一起来观察,认识一下。 出示课件 生:回答(蜻蜓、树叶、蝴蝶、脸谱)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如果我们把每幅画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二、探究新知。 用课件演示
们可以用一种符号把它表示出来。 ” 教师在直角上画出直角的符号。 教师让学生拿出三角板看一看,指出哪一个角是直角,然后让学生拿出纸,仿照书上的方法折出直角。 2.寻找生活中的直角 师:直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 (学生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发给学生画有三个角的纸,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来判断纸上画的角哪一个是直角。 教师说:
小演员表 问题。 己所见过的杂技演员表 演 场 面 讲 出来。 结。 赏后的感想。 演热闹场面。 ,启发学生思维。 ( 1)在卡纸画出杂技小演员的形象和表扬的动作。 ( 2)用黑笔描边,上色。 ( 3)用剪刀按着线剪下来。 ( 4)做圆形滚动的底座,并用橡皮泥做加重的重量。 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生创作 ,画些什么,怎样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