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
当事人,都会在首次领取诉讼材料时收到一张《廉政监督卡》。 这是为使当事人充分了解并表 达对诉讼程序的意见,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 “ 让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 ” ,这是她率先提出并予以推广的司法便民,建设司法公信力的新举措。 《廉政监督卡》的内容包括被反映人的基本情况,需要反映的相关不廉政问题,明确告知廉政监察员的联系方式等。 自该项举措推行以来,当事人纷纷给予欢迎和支持。
庭充分肯定,并下发全省法院予以参考借鉴。 在电子法院建设中, **率先建立起电子法院功能体验区,制定起草电子诉讼、电子送达等制度规范。 参与组织召开电子法院功能推介会,为律师发放动态令牌。 她还创新诉讼服务模式,开通了 “ 微诉讼 ” 平台服务,最高院检查组对我院诉讼服务中心检查时对这一做法予以肯定。 在省法院网上立案工作 的通报中, **中院网上立案数量始终位居全省前列
他在院机关办公室和政工科先后一干就是 9 年多,从而得到知识的积累,处理日常工作能力汇集以及正确为人处世的方法,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但他总是默默奉献,甘当一株无名小草。 作为一名基层法院青年法官中的佼佼者, **先后被 **县法院党组下放到基层农村参加新农村工作磨练,也被上派到 **省高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 无论是在县法院机关、省高院还是在基层农村接地气,他时时刻刻把身边的新鲜事、有趣事
李银贵,一位坚守在凤庆县法院偏远、贫困派出法庭 35 年的法官,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 “ 贵叔 ”。 贵叔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基层法庭,是云南法院迄今在基层坚守时间最长的法官。 35 年来,他用他的坚守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扛起正义的天平,他用朴实的人生轨迹和坚定的司法信念成为 2020 年云南最美法官之一。 2020 年 11 月 11 日,双十一,我们不 “ 京东 ” ,不 “ 天猫 ”
对工作室的法官和其他成员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的创新、非诉纠纷的主动处理、成诉纠纷的协同调解和成诉纠纷的裁判等方面没有做出系统化常态化的规范。 三、基层法官工作室运行的完善与创新 近年来, “ 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 ” 在 “ 人民法官为人民 ”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坚持司法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探索创新矛盾化解机制,随着各类影响较大纠纷的有效化解及相关媒体的跟踪广泛报道
了解, 2020 年全国法院辞职的法官达到 1000多人。 要看到,从事法官职业,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待遇和生活温饱,更重要的是法官的职业荣誉和实现自我价值。 虽然各行业都是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但法官职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的角色更加特殊,肩负的历史使命更加神圣。 法官除了要付出相当的耐心、毅力以及严密谨慎的思考外,不得作出有违法官职业伦理道德和司 法行为规范的行为
历史的厚重和司法的神圣。 我捕捉信息的碎片,来拼合那个被湮没的画里:午后斑斓的阳光透过年夜玻璃窗,照着恬静的办公室里潜心工作的法官。 照着肃静的法台上态度严肃的法官。 照着那座建筑里历尽岁月沧桑见证新中国法治发展进程的人们,照着那些已逝的或正在消逝的优美的青春。 我为这个画里所深深感动。 无论在哪个时代,法官都是时代的精英。 我们身边的前辈们,你们的青春铸就了中级法院法官的群像
慕嫉妒恨 ” 的复杂表情。 可能有人会说 “ 你说的太片面了,我就没遇到那样的事 ”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 这个面孔大家应该也不陌生, 她就是 “ 全国模范法官 ” 陈燕萍。 最近两年,这个以 “ 审结了 “ 三千 ” 案件,实现 “ 三无 ” 目标(即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 ” 的女法官真是红遍了全中国,从中央到地方纷纷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和工作精神。 作为一名人民法官
作室 ” ,坚持每周两次进社区、下 农村,开展巡回办案、诉前调解、法律咨询,化解矛盾,宣传法制。 在黄志丽看来,法官手中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她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怀着一颗爱民为民之心,把司法为民理念贯穿执法办案全过程,真诚对待每一名群众,真情倾听每一项诉求,真心解决每一起纠纷,用亲和司法的实际行动赢得群众认同。 她常说: “ 选择法官,就选择了奉献,我无怨无悔。 ” 我是一名法院新人
来说,那一刻,也是我们 “ 法治梦 ” 的开始。 因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法治之路。 离开法治,就无法实现公平正义、共享改革红利。 离开法治,我们就无法兑现梦想承诺、实现民族复兴。 很庆幸,这是法治的美好时代。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众多的 “ 首次 ” 法治元素,标志着 “ 法治中国 ” 已经在阔步挺进,展示出自信中国的法治新思维,描绘出美丽中国的法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