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
( 5 分) 4.无其他怪味、异味和腥味 ( 5 分) 四、口味(共 50 分) 1.口味纯正 ( 1)无明显双乙酰味和高级醇及发酵副产物味 ( 11 分) ( 2)无麦皮味,酵母味 ( 4 分) 2.协调爽口 ( 1)饮后协调爽口,柔和,愉快,无刺激辛辣味 ( 7 分) ( 2)枯萎愉快,饮后迅速消失,无后苦涩味 ( 6 分) ( 3)无焦糖味及可发酵性糖类的甜味 ( 5 分) 3.杀口力强
磷酸果糖、 3磷酸甘油醛又激活丙酮酸激酶; 无机磷也是调节者,它能解除 6磷酸葡萄糖对己糖激酶的抑制,加快糖酵解。 柠檬酸、脂肪酸和乙酰 CoA通过抑制丙酮酸的转化来抑制糖酵解途径。 三、糖酵解调节机制 己糖激酶:产物变构抑制 *磷酸果糖激酶:限速酶,受能荷调节 丙酮酸激酶受 ATP、丙氨酸、乙酰 CoA等反馈抑制 C6H12O6+2ADP+3H3PO4 2CH3CH2OH+2CO2+2ATP+
3;玻璃纤维是130~180公斤/米3左右。 在铺纤维时分层均匀铺设是必要的。 过滤器器壁腐蚀形成氧化铁层,氧化铁是一种多孔物质,空气会在其中穿过而得不到过滤,因而也会使空气中带茵并造成污染。 采用活性炭棉花作为过滤介质的空气过滤器,活性炭受到气流的冲击互相碰撞、摩擦而破碎并逐渐灰化,使活性炭的体积减小空间增大,上下两端的棉花受空气的顶撞力而逐渐改变位置(见图714)。 之后
转为 ATP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转磷酸化酶:它所催化的反应与②相同,但需要二碳酸和无机磷酸,后者本身能变成焦磷酸. 4,丙酮酸羧化酶: 它催化丙酮酸羧化成草酰乙酸,并使 ATP 转化成 ADP 和 Pi,反应中还需要生物素。 5,苹果酸酶:它催化丙酮酸还原羧化成苹果酸,以 NAD(P)H2 为供氢体。 6,异柠檬酸脱氢酶:它催化 α酮戊二酸还原羧化成异柠檬酸,需要 NAD(P)H2。
12 实验二 原料中粗淀粉的测定 13 实验三 还原糖的测定 17 实验四 蛋白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19 实验五 糖化酶的测定方法 22 实验六 玉米 淀粉 液 化 及 糖化 24 实验七 面包酵母流加培养与分批培养试验 27 实验八 糖化酶的 发酵和提取实验 31 实验九 酸性蛋白酶固态发酵实验 34 第一部分 啤酒工艺综合实验 实验一 还原糖的测定 1 原理 本法是利用含有自由醛基的还原糖
相比,固定化细胞表现生长稳定,降解能力强的优点。 4,处理重金属废水 由于微生物经固定化后,其稳定性增加,抗生物毒性物质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因此可以被广泛地用于各种有机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 七、基因工程菌的固定化 游离细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质粒高度不稳定性可能是由于如下原因:质粒的高拷贝数对细胞是有害的,并因此使具质粒细胞在与不具质粒细胞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而固定化颗粒的物理性能
的培训 发酵奶产品 危害分析工作表 27 步骤 在此步骤是否 有危害产生介入 或需在此受控 判断理由 控制或预防危 害发生的措施 作此判断的理由 装车、发运 Q: 物理因素: 机械损伤 装运不当 加强对叉车工的培训 发酵奶产品 HACCP 方案表 危害 28 发酵奶产品 安全危害 HACCP 方案表 步 骤 / 填入 危害 控制措施 CCP/ CQP 关键控制限 监测 纠偏措施 /谁 验证 记录
水至玻管口,将三角瓶塞好,以隔绝空气(见图)。 放入 300C温箱中进行发酵,一周后检查实验结果。 试 验 程 序 2 (泡菜乳酸发酵的装置) 试 验 程 序 3 (乳酸生成的检验) 打开发酵栓,嗅闻瓶中有无臭味。 用 pH试纸测定 pH值。 用 10mL吸管吸取发酵液 10mL, 注入空试管中。 加入 10% H2SO41mL,再加入 2% KMnO4溶液的1mL,此时乳酸即转化为乙醛。 取率
第 12 页 共 31 页 此资料来自 一个控制系统由 I/O 设备(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硬件、控制软件、人机接口及与信息系统的连接等组成。 设备级现场总线使 I/O 模件和控制箱得以分开,以太网使得现场采集的数据集成到企业应用中。 早期的集中式控制系统 80 年代初期,控制系统多使用以单板机组成的微机控制装置,与上位机系统连接多采用串行通信方式,所有模件集中布置在一个或几个机柜中。
子质量则是对腌渍过程有一定影响,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需用的溶质重量也就越大。 若溶质能离解为离子,则用量显然可以减少些。 3. 扩散、渗透平衡 食品腌渍过程实际上是扩散和渗透相结合的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其根本动力就是由于浓度差的存在,当浓度差逐渐降低直至消失时,扩散和渗透过程就达到平衡。 二 、 食品的腌渍工艺与控制 (一 ) 食品的腌制 1. 干腌法 2. 湿腌法 3.